第113章 不在话下(4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诺贝尔奖的结果也快了,今年的结果揭晓可能在十月份,而明年提名的发出,也差不多是这个时候。还剩不到四个月,即使今年他没有获奖,相信干细胞技术的影响力也会给他下一次机会。

  ……

  到了月底,实验室获得了一个振奋的结果。

  首例符合杨永诚心中“合格”要求的样品打造出来。消息没有声张,实验室处在严格保密的状态下,使用三组样品进行不断的充放电测试。用于对比的是同体积锂离子电池,双方较量着。

  使用都是大功率高压设备,每一次充放电的时间特别快,频繁换下来的是锂离子电池,而石墨烯为体系的超级电池,却仍旧老当益壮……数据也不断被记录下来,写入计算机进行分析。

  再把实验预测和实际测试的结果对比,超级电池的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是锂离子的数十倍,同体积下的容量也在二十倍以上,即意味着原先拇指头大小的七号电池,摇身一变三十几节。

  如若是用在电动车上,绝对重磅炸弹。

  手机、电脑等设备的作用也一样,同体积下的容量提高了十几二十倍,原本待机一天,现在变成二十天……原油市场对新技术的抵御能力,基本为零——唯一的变数就是价格问题。但这并不难。

  数千亿美元的市场,已经再向他们招手。

  不过杨永诚没有满足于现状,成功对他已经不在话下,可真正考虑的问题还很多,首先是安全性,其次是量产问题,还有成本问题等等。建立在石墨烯产量的基础上,成本的压力多源于制备技术。

  还有安全问题,安全不过关会是噩梦,没人希望电池用着就着火。

  杨永诚却也有信心,全新的超级电池不会像锂离子那么差劲,剧烈碰撞甚至会爆炸——它们面临更多的麻烦只是过热。这使得他想起先前转让给维兰德工业的热管理技术……好像还挺合适的。

  不过维兰德工业卖给了特斯拉……这倒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所以杨永诚决定暂时放弃这里的成果,现在是与脑袋里的数据大部分符合,他追求的是99%以上的相似,相似度越高,稳定性就会提高,安全问题自然会跳过。这才是最终版本的新技术。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