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赤鳞鱼(2 / 3)
大娘看了一眼大爷,道:“早出去了,吃过饭后就进山了。”
爷爷叹了一口气道:“不满你说啊刘镇长,我们身后的大山中有无尽的宝藏,可是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人,都不敢动一下,你知道是为什么吗?”看了一眼张大成道:“像大成这样,经常在农村工作的干部,可能知道点,不过他可能也认为我们是迷信,可是你们不知道,这是我们十几辈人拿生命换来的教训,山里的山神不想我们去打扰他,所以只要让山神碰到的人,都被山神惩罚了。”
刘镇长不可思议的道:“你们因为这个原因就不敢上山了?
大爷苦笑道:“我也上过初中,知道什么是迷信,可是不信不行,那些不信邪的全死了,你听说过吧?我们家是著名的巫师世家,可能会认为我们故意宣传迷信,可是你知道吗?我有六个女儿一个儿子,全指着我种地养家,你说山里的东西我们要是能动,我们何必那么辛苦。”
刘镇长道:“那现在的这些东西是?”
爷爷道:“这全是我孙子弄来的,就是今天捉虾的那个,你们也见到了。山里的禁区只有他能进,别人是不能进的,只要进去了,几乎没有回来的。”
张大成道:“那还是有人能回来了?”
“是有人能回来,不过那是极少数,原来还有些人不信邪进去,可是到了现在,再也没人敢进了,就是我们家北面的这片山区,平时也没人敢进,那也是山神的领地,有时里面的人也会被山神收走。所以山上的地才会没人种。”
大爷又道:“深山我们都不能进,就是外面也有一些很奇怪的现象,像我们今天吃的虾和鱼,都是大东沟中的特产,我在这里住了五十多年了,要是小花不逮回来,我们也见不着,你们说奇怪吧!”
爷爷道:“虾是我们这里的特产,这些咸鱼可不是,泰山里也有,泰山赤鳞鱼,又名石鳞鱼、时鳞鱼,又其颜色因季节和环境的变化而不同,有金赤鳞、银赤鳞、铜赤鳞、铁赤鳞之别,李白曾有诗:“鲁酒瑚珀色,汶鱼(赤鳞鱼)紫锦鳞”赤鳞鱼以金黄色为上品,曰“金赤鳞”,银白色曰“银赤鳞”,脊背为豆青色曰“豆赤鳞”,脊背为黑灰色曰“草赤鳞”。“草赤鳞”少次,较长见,“金赤鳞”最为少见。以上几种赤磷鱼,在夏天将其放在大石上,烈日下暴晒鱼肉化为油,仅存鱼骨和鱼皮。赤鳞鱼的生活环竟很小,非泰山水不能活,有“东不过麻塔,西不过麻套”之说。小花家乡后面的大山属于泰山的一条支脉,不过这条支脉比较奇特,可能比泰山山脉还要大,这个现在还没人知道。”
这时刘镇长也道:“赤鳞鱼我也听说过,赤鳞鱼肉质细嫩,这种鱼的生存环境条件要求很高,现由山东农业大学生物专家学者正研究扩大人工养殖。这个我去泰山时专门了解过。”
相传,泰山脚下有个刘氏老翁,人们都叫他刘翁。刘翁一家地无一垄,只靠他上山打柴挖药为生,遇到阴天下雨,就到黑龙潭钓些赤鳞鱼卖掉,来接济生活,日子过得甚是清苦。
一天,刘翁到泰城卖鱼,正巧碰到脏官吴知县。吴知县独霸一方,他贪赃枉法,欺压百姓,强取豪夺,胡作非为。吴知县见刘翁的鱼与众不同金灿灿的实在漂亮,就对刘翁说:“刘老头,你孝敬我的这几条鱼我收下了。”唉!谁碰上谁倒霉,刘翁气得直瞪眼,可是赶怒而不敢言,好让他拿走了。
吴知县回到县衙,把鱼放在水里玩够了,又让厨子给他做来吃。鱼刚进锅,吴知县就闻得香味扑鼻,口水早流了一大碗,一端上来,吴知县三下五除二,几口就吃光了,连馋虫还没打下去呢!
第二天一大早,吴知县就差人把刘翁叫来,对他说:“老刘头,从今以后,你什么也甭干,每天钓鱼给我吃。”刘翁哪里肯依,忙求道:“知县大老爷,我上有老母,下有幼子,一家人全靠我打柴挖药养活,求大老爷可怜我一家老小,另请高手吧。”
↑返回顶部↑
爷爷叹了一口气道:“不满你说啊刘镇长,我们身后的大山中有无尽的宝藏,可是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人,都不敢动一下,你知道是为什么吗?”看了一眼张大成道:“像大成这样,经常在农村工作的干部,可能知道点,不过他可能也认为我们是迷信,可是你们不知道,这是我们十几辈人拿生命换来的教训,山里的山神不想我们去打扰他,所以只要让山神碰到的人,都被山神惩罚了。”
刘镇长不可思议的道:“你们因为这个原因就不敢上山了?
大爷苦笑道:“我也上过初中,知道什么是迷信,可是不信不行,那些不信邪的全死了,你听说过吧?我们家是著名的巫师世家,可能会认为我们故意宣传迷信,可是你知道吗?我有六个女儿一个儿子,全指着我种地养家,你说山里的东西我们要是能动,我们何必那么辛苦。”
刘镇长道:“那现在的这些东西是?”
爷爷道:“这全是我孙子弄来的,就是今天捉虾的那个,你们也见到了。山里的禁区只有他能进,别人是不能进的,只要进去了,几乎没有回来的。”
张大成道:“那还是有人能回来了?”
“是有人能回来,不过那是极少数,原来还有些人不信邪进去,可是到了现在,再也没人敢进了,就是我们家北面的这片山区,平时也没人敢进,那也是山神的领地,有时里面的人也会被山神收走。所以山上的地才会没人种。”
大爷又道:“深山我们都不能进,就是外面也有一些很奇怪的现象,像我们今天吃的虾和鱼,都是大东沟中的特产,我在这里住了五十多年了,要是小花不逮回来,我们也见不着,你们说奇怪吧!”
爷爷道:“虾是我们这里的特产,这些咸鱼可不是,泰山里也有,泰山赤鳞鱼,又名石鳞鱼、时鳞鱼,又其颜色因季节和环境的变化而不同,有金赤鳞、银赤鳞、铜赤鳞、铁赤鳞之别,李白曾有诗:“鲁酒瑚珀色,汶鱼(赤鳞鱼)紫锦鳞”赤鳞鱼以金黄色为上品,曰“金赤鳞”,银白色曰“银赤鳞”,脊背为豆青色曰“豆赤鳞”,脊背为黑灰色曰“草赤鳞”。“草赤鳞”少次,较长见,“金赤鳞”最为少见。以上几种赤磷鱼,在夏天将其放在大石上,烈日下暴晒鱼肉化为油,仅存鱼骨和鱼皮。赤鳞鱼的生活环竟很小,非泰山水不能活,有“东不过麻塔,西不过麻套”之说。小花家乡后面的大山属于泰山的一条支脉,不过这条支脉比较奇特,可能比泰山山脉还要大,这个现在还没人知道。”
这时刘镇长也道:“赤鳞鱼我也听说过,赤鳞鱼肉质细嫩,这种鱼的生存环境条件要求很高,现由山东农业大学生物专家学者正研究扩大人工养殖。这个我去泰山时专门了解过。”
相传,泰山脚下有个刘氏老翁,人们都叫他刘翁。刘翁一家地无一垄,只靠他上山打柴挖药为生,遇到阴天下雨,就到黑龙潭钓些赤鳞鱼卖掉,来接济生活,日子过得甚是清苦。
一天,刘翁到泰城卖鱼,正巧碰到脏官吴知县。吴知县独霸一方,他贪赃枉法,欺压百姓,强取豪夺,胡作非为。吴知县见刘翁的鱼与众不同金灿灿的实在漂亮,就对刘翁说:“刘老头,你孝敬我的这几条鱼我收下了。”唉!谁碰上谁倒霉,刘翁气得直瞪眼,可是赶怒而不敢言,好让他拿走了。
吴知县回到县衙,把鱼放在水里玩够了,又让厨子给他做来吃。鱼刚进锅,吴知县就闻得香味扑鼻,口水早流了一大碗,一端上来,吴知县三下五除二,几口就吃光了,连馋虫还没打下去呢!
第二天一大早,吴知县就差人把刘翁叫来,对他说:“老刘头,从今以后,你什么也甭干,每天钓鱼给我吃。”刘翁哪里肯依,忙求道:“知县大老爷,我上有老母,下有幼子,一家人全靠我打柴挖药养活,求大老爷可怜我一家老小,另请高手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