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第52章 汉化东胡草原(4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千汉亩地皮里,剩下的七百汉亩当然还是保留草场状态,可以适度放牧牲畜,但是朝廷会派农政官员帮忙宣传、统筹,告诫大家注意规模,

  不要超过“四十汉亩草场放一头牛或五只羊”的规模,因为原本当地的乌桓和鲜卑人都是“游牧”的,一个地方草吃完了就换个地方。

  现在改成了“牧而不游”,每户人家草场都是固定死的,不让再随便迁移,这就要一定的数学工具辅助,算好养羊规模,免得夏天草旺盛的时候脑子一热养多了、草消耗过快秋冬饿死。

  按照朝廷的最新规划,也就是每户牧民不能超过十二头牛马或者六十只羊的养殖规模。

  汉末的游牧民族,本来是不修牛羊食槽,也不会搞有组织地大规模割草囤积饲料、手动投料的。他们的生产方式都很粗放,全是让牲畜自己直接在地上吃草。

  现在改了不许“游”之后,劳动强度当然要增加,朝廷的农政官员小吏也得下乡讲解,教大家打草青贮,甚至教人不能完全指望牧草自然生长,还可以撒点苜蓿种子。

  总之就是渐渐把当地人民改造成完全定居生活方式。

  不过,定居放牧的劳动强度虽然大些,比种田还是轻松很多。所以税率肯定也要比耕种类的农业税高一点,暂定是十五税一。

  也就是每户牧民每年除了缴纳粮食税之外,还要上缴一头牛或者驮马,或者是五只羊,作为实物税。

  这几十万牧民将来安顿好了、生产力走上正轨,大汉朝廷就可以每年多收几十万头牛马或者几百万只羊,对国力也是一个明显的提升,将来就更不愁战马和耕畜了。

  ……

  反汉的乌桓人已经彻底覆灭,所以大汉在东胡草原上做这些开拓部署时,本地也没什么人能反抗。

  唯一能反抗的鲜卑人,因为去年冬天损失太惨重,丢了四成青壮战力,也没多少余力。

  只能是趁着大汉驻军不注意的时候,或者通过哨探侦查、发现有拉扯出空档,才过来骚扰破坏一把。

  但张飞和赵云也不是吃素的,有赵云巡防设套,鲜卑人也数次中计,又复刻了一把“来了就跑不了”的惨剧。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