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第34章 知天命之年,自当知天命(6 / 7)
周瑜这才第一年开采,而且才大干快上三个月,所以总共收获也就砂金一百多汉斤,折三四十公斤,狗头金区区二十汉斤,全加起来李素自己一个人都能扛得动。
所有的金砂和自然金块当然都没有冶炼重熔,为的就是确保其天然状态,好证明这确实是刚开采出来的,不是李素拿别的地方已有的黄金来“捏造祥瑞”。
当然,碎散的沙金太容易失落,所以周瑜很注意地用了一些轻质蜂蜡把金砂油封粘合起来。
等回到中原、将作监的金匠要重新熔合时,蜂蜡直接挥发流掉,剩下的就是纯金了。
另外,扶桑这地方毕竟各种生产都落后,周瑜搞来的蜂蜡也不如中原造蜡烛用的那种蜡纯净,不少还混合着少量蜂蜜,以至于黄金闻上去很香甜。
不过不要紧,就算蜂蜜混合物在海上漂几个月、长虫子了,最后熔炼金块的时候还是会全部杀死蒸发掉的。
李素对这个结果很满意,拿着总重大约四十多公斤的金子,说了些勉励周瑜的话,这才在周瑜的亲自护送下返航。
七月底,李素抵达了西国的银岛县,八月初回到九州岛的筑紫,随后又花点时间最后巡视一下三韩、查漏补缺,开始回渡东海。
十月初,李素顺利回到扬州,略作休整,检查了一下自己留在扬州的子女的成长情况。
毕竟甄宓为他生的儿子,是他当初204年刚到扬州时怀上的。后来蔡邕病故李素回雒阳、陈留休假一年,当时那儿子也才一岁半,
所以后来去扶桑的时候,李素只能带妾侍,一个子女都不能带,孩子太小很容易在风浪颠簸中出事的。
这次回来,他最小的儿子都有四岁多了,平时都住在句章县,只有几个比甄宓还年轻的“小姨”带娃,嫡母和生母都不在身边。
如今李素回来了,总要稍微点拨教导一下,庭训检查。
在会稽封地盘桓休整一阵,缓解了航海巡狩的疲劳后,李素才再次启程,赶在年关之前回到雒阳,向皇帝复命。
这次回来,应该是再也不会出海了。
↑返回顶部↑
所有的金砂和自然金块当然都没有冶炼重熔,为的就是确保其天然状态,好证明这确实是刚开采出来的,不是李素拿别的地方已有的黄金来“捏造祥瑞”。
当然,碎散的沙金太容易失落,所以周瑜很注意地用了一些轻质蜂蜡把金砂油封粘合起来。
等回到中原、将作监的金匠要重新熔合时,蜂蜡直接挥发流掉,剩下的就是纯金了。
另外,扶桑这地方毕竟各种生产都落后,周瑜搞来的蜂蜡也不如中原造蜡烛用的那种蜡纯净,不少还混合着少量蜂蜜,以至于黄金闻上去很香甜。
不过不要紧,就算蜂蜜混合物在海上漂几个月、长虫子了,最后熔炼金块的时候还是会全部杀死蒸发掉的。
李素对这个结果很满意,拿着总重大约四十多公斤的金子,说了些勉励周瑜的话,这才在周瑜的亲自护送下返航。
七月底,李素抵达了西国的银岛县,八月初回到九州岛的筑紫,随后又花点时间最后巡视一下三韩、查漏补缺,开始回渡东海。
十月初,李素顺利回到扬州,略作休整,检查了一下自己留在扬州的子女的成长情况。
毕竟甄宓为他生的儿子,是他当初204年刚到扬州时怀上的。后来蔡邕病故李素回雒阳、陈留休假一年,当时那儿子也才一岁半,
所以后来去扶桑的时候,李素只能带妾侍,一个子女都不能带,孩子太小很容易在风浪颠簸中出事的。
这次回来,他最小的儿子都有四岁多了,平时都住在句章县,只有几个比甄宓还年轻的“小姨”带娃,嫡母和生母都不在身边。
如今李素回来了,总要稍微点拨教导一下,庭训检查。
在会稽封地盘桓休整一阵,缓解了航海巡狩的疲劳后,李素才再次启程,赶在年关之前回到雒阳,向皇帝复命。
这次回来,应该是再也不会出海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