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第7章 三人行必有我师(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几艘探险船,只要成功带回来新的农作物,怎么投入都是赚的,虽然有些遥远。

  ……

  李素和诸葛亮这些文官,乃至太史慈甘宁等武将,此后一段时间内,不由趁着政务军务闲暇,痴迷上了学习借鉴太平洋岛民文明的航海经验,

  想看看有多少具体经验可以被细化使用、形成航海操典。

  周瑜也不藏私,把他整理的一些岛民经验,详细剖析:

  “夷洲南岛蛮夷的航海技法,过于我们中原汉人的,主要有几个方面。首先是南岛蛮夷在海上定航向极准,可以长期保持一个方向航行不会偏差。

  而且他们也会用星轨在夜间精确定向,用固定星宿在不同季节时位于天顶,来大致判断船所处的南北程度。

  其次,就是他们在茫茫大海上,擅长用种种观云观鸟观鱼之法,找出误差百里之内的海岛。甚至,那些蛮夷还能隔着百里之外,通过看云层的底色,看出海岛是林木草原还是荒礁……”

  周瑜娓娓道来地把南太平洋岛民种族的定向航行、定纬度航行和观察云鸟鱼找岛法,一一概括了一番。

  甘宁和太史慈这些实操派,听得大感酣畅,每每遇到一些点,都内心暗叹“我怎么没想到”。

  而诸葛亮这样的技术理论派,则有更深刻的反思,不局限于孰强孰弱,只想着见贤思齐,取长补短。

  诸葛亮沉吟对比良久,说道:“定向之法,不足为奇。蛮夷没有司南,也无法以磁针为罗盘,所以需要观星定角。我大汉自古有司南,丞相前些年还改良出了罗盘,所以没有观星定角也没关系。

  不过,这些蛮夷之法,还是给了我们一定的启发,或许可以打造一些比如今所用罗盘更为精准好用的器械,比如在罗盘外围再加一圈可以同轴转动的雕刻了星图的铜环板。

  这样在海上晴朗的夜空下,罗盘上正南指向某个角度时,可以对应校准罗盘外的星盘,双管齐下,互为补益。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训练海军的领航水手,也可以在万一罗盘失磁难用的时候,辅之以经纬星盘测角。”

  太史慈甘宁听了诸葛亮和周瑜的智慧碰撞,若有所思。其中甘宁缺乏南下远航经验(谁让他一到热带就拉肚子),这方面基础反而稍微差些,不由追问: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