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6章 青海道 求助(二合一)(6 / 8)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只是张九龄并未答应,但两人的关系却亲如一家。

  在张九龄的记忆里,张光因张说的缘故官居左庶子,不是什么雄职却也是一个不可小觑的职位,怎么这幅德行?

  王难得见来人是张九龄认识的,挥手让兵士将两人放开。

  张光抢步来到近处,道:“说弟遭人构陷,现以给陛下去相,囚禁于御史台,而今半数朝臣都落井下石。为兄实在想不到有何人能够救说弟,思前想后也只有子寿贤弟或有这个能力了。”

  张九龄脸色骤变,肃穆道:“怎会如此?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张说好歹也是朝中首相,而且有功于朝廷,还是士林文宗,即便有什么意外,也不至于给关进御史台。

  张光怒气冲冲的道:“全是宇文融跟王鉷那个小人作怪。”

  张九龄怔了怔,也不好说什么。

  此事他倒是有所耳闻,宇文融并不算是奸佞,反而是一个能臣干吏。

  农民流亡问题,在开元十年是一大问题所在,广大农民被沉重的赋役所逼,逃离原籍,有的沦为流民,有的成为地主的佃户,全国的户籍大大减少,严重影响了唐朝廷的财税收入。

  宇文融为李隆基献计检括逃户,增加租赋收入,重新制定检括之法。

  宇文融也被任命为勾当租庸地税使,一系列的改革,不但解决了朝廷的燃眉之急,还得到广大百姓的拥护。

  只是宇文融重治,觉得家国发展只要百姓富裕,民心安定即可,开疆扩土完全没有必要,那是劳民伤财的举动,只要维护自己的疆域不失足以……

  他的理念与次相李元纮相似。

  而张说是那种重视军事发展的宰相,故而看宇文融很不顺眼,恶他为人,恐其权重,成为李元纮的助臂,有意压抑他。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