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吐蕃使者的心理阴影(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只是一件小事,真正使之扬名的还是睿宗时期,李唐复兴后,睿宗李旦将宋璟提拔为相,这是他首度为相。他面对李隆基、太平公主的内斗,面对他们胡乱的安排亲信,不给任何人面子,提出了用人“虽资高考深,非才者不取”的准则,不顾当时拥有极大权势的太平公主、李隆基反对及阻饶,罢去昏庸的官员达千余人。短短一年,满朝文武他几乎得罪了遍。

  由此也可想象,宋璟眼中是揉不得半点的沙子。

  李隆基看向裴旻道:“裴卿觉得如何?”

  “越是不欢迎,意味着宋相越有存在的必要。”裴旻对于宋璟的履历,裴旻有过一定的了解的,自是知道为何百官不欢迎宋璟,作揖道:“陛下果然慧眼如炬,有宋相主持吏治,定能大兴勤政廉洁之风。”

  他这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了,他远在洮州,宋璟负责吏治,怎么样也管不到他头上。

  至于京城的官员,那是死道友不死贫道。

  “朕亦是如此想的!”李隆基肃然的望着宋璟道:“朕希望文武官员都能如裴卿一样,将心思都用在大唐的建设发展之中,而不是将心思都用在相互巴结。朕要的是名臣良将齐聚一堂,百花齐放,相互讨论,为我大唐争光效命,而不是遇事推让,一人说话,群臣附和的局面。”

  “臣明白!”宋璟知道李隆基话中深意,心底却是意外,早听说裴旻深得李隆基信赖,想不到信赖至此。念及裴旻的所作所为,无疑是大唐难得的栋梁之才,动了与之深入结交的念头。

  裴旻估摸着李隆基是想借助自己在御史台的影响力,辅助实力远不及姚崇的宋璟,自是心领神会。

  宋璟退下去以后,裴旻将自己的用意告诉了李隆基。

  “这几年的发展,我大唐军事实力以有十足的进步。兵卒上下士气高昂,战力不能同日而语。在来长安之前,臣与郭节度使有过吐蕃军务上的商谈。我们一致认为,我军骑兵较为薄弱,还不是攻取河西九曲的时候。正好可以借此机会,跟吐蕃换取一些战马,以提升我军骑军实力。只要收复河西九曲地,马政定能进展神速,成就太宗伟业,指日可待。”

  “哈哈!”李隆基笑道:“就知静远另有图谋。”他说着,沉吟道:“马政荒废多年,而今仅靠渭源军马场,发展实在缓慢。能早日将河西九曲收复,对于马政,大有利处,朕准你言。走,我们去武德殿,接见吐蕃使者。”

  裴旻陪着李隆基来到武德殿,他安排高力士通传礼部,召见使者。

  在李隆基召见之前,礼部负责在四方馆接待,以展现天朝上国的热情好客。

  最先走进殿内的正是裴旻的老大哥礼部侍郎贺知章,兄弟两人用目光打了个招呼,以表友好。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