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自荐戍边 神策军使(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两者的优劣完全没有可比性,也是裴旻一心要外调的原因之一。

  当然这深处的顾虑,裴旻是不能言明的,一副赤胆忠心的道:“并非臣执意外调。陛下对臣的关怀照佛,臣焉能不知,正是因为深受君恩,越想趁着年少,为陛下为大唐做一番贡献,以回报陛下的知遇之恩。洮州危局,困恼陛下年余,臣愿意抛开一切,放弃京师所有,为陛下除去肘腋之患。”

  李隆基看着激进的裴旻,想起了他的那首诗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面色不由缓和,道:“静远赤胆忠贞,古之先贤都有所不及。”

  裴旻道:“臣不敢与先贤一争高下,只是恪守本分,一心为君分忧而已。我大唐名臣辈出,才略胜于臣者,不计可数,能够填补臣职位者,举目可见。但因武后屠戮功臣,我大唐军事疲软,府兵制的败坏,使得边兵战力底下,鲜有新生良将。臣不敢自诩良将,却也跟太公习得兵法韬略,愿为陛下坐镇洮州,护我大唐安宁。”

  李隆基犹豫了好一会儿,道:“此事容朕好好考虑一二,静远先退下吧。”

  “是!”裴旻心底大喜,李隆基没有拒绝,说明此事有戏。只要出了长安,熬过了发展期,就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了。

  目看裴旻退去,李隆基看着手中洮州的情况,道:“力士,你觉得静远所求,可存有私心?”

  高力士颔首道:“小奴看不出洮州有什么利益可图。”

  “是啊!”李隆基叹道:“有私心之人,莫不是想往高处走,图谋利益。洮州就是一个烂摊,干好了,是份内事,得不到多大好处。一个不慎,一世英名,可能毁在此处。这满朝文武也只有静远愿意为朕分忧,不惜放弃大好前程。朕有意全了静远的忠心,只是心底很是不舍,拿捏不定。”

  高力士笑道:“陇右洮州离长安并不遥远,逢年过节,一纸诏书,邀中丞入京,也不过数日之事。”

  李隆基默默颔首。

  第二天的朝会。

  李隆基在朝堂上再次提出洮州情况,以求应对之法。

  朝臣默然无言。

  此前一年他们针对洮州想了无数法子。可是那里就是一个泥坑。想要解决泥坑,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夺回河西九曲地,只要将河西九曲地夺回来,吐蕃就失去了入侵的踏板平台,洮州不会陷入今日被动。但是这不现实,现在大唐百废待兴,需要的是平稳发展,而不是挑起大范围的战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