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特殊事件(8 / 10)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她在丛中笑。

  “梅花是华夏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

  年复一年,风雨送春归去,但漫天大雪又将春天迎了回来。

  只见悬崖峭壁上结下百丈冰棱,然而就在如此寒冷恶劣的环境中,梅花一枝独秀,傲然绽放。诗人当然也依古训,以诗言志,也借梅寄志。

  诗人以隆冬里盛开的梅花勉励自己,劝慰他人,应向梅花学习,在如此险峻的情况下,勇敢地迎接挑战,去展示自己的俊俏。

  诗人这个“俏”字用得极好,梅花从未出现这的形象就在这一个字上出现了。这是喜悦者的形象、自信者的形象、胜利者的形象,当然这不仅是诗人眼中梅花的形象,也是华夏人民的形象。这个“俏”包含了多层深刻的含义啊,积极进取、永不屈服。

  下阕,诗人又把梅花的形象向纵深引导,它虽俏丽但不掠春之美,只是一名春天使者,为我们送来春的讯息。而当寒冬逝去,春光遍野的时候,梅花却独自隐逸在万花丛中发出欣慰的欢笑。

  它与严寒搏斗,它只为了赢得春天,通报春天的来临,然后退去,并不强夺春天的美景。

  这一形象是大公无私、默默奉献的形象。

  梅花的形象已被诗人塑造成型,更加丰满高大了。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词的起句就以健笔凌云之势,表现出了诗人的胸襟与气魄。“风雨”、“飞雪”点出了四季的变化,时间的更替,“春归”、“春到”着眼于事物的运动,既给全篇造成了一种时间的流动感,又为下边写雪中之梅作了饱历沧桑的准备,词句挺拔,气势昂扬。

  接下来“已是悬崖百丈冰”一句,描绘出寒冬中梅花严酷的生存环境。但就在逼人的环境和险恶的氛围中,竟然“犹有花枝俏”。

  下片,作者把梅花喻为报春的使者,进一步热情礼赞。

  严冬中怒放的梅花,正是报春的最早使者,“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这种无私无欲的品性,使梅花的形象更为丰满。

  最后,词人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作结,将词的境界推向更高一层。春天来临了,人间充满了柔和温暖的气息,悬崖上终于山花烂漫,一片绚丽。梅花以自己的赤诚迎来了灿烂的春天。此时,原来一枝独秀,傲然挺拔的梅花,没有丝毫的妒意,却很欣慰安详地隐于烂漫的春色之中。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