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2 / 4)
病情以触目惊心的速度发展,苏飞瑶每天都来看望李老太太,也见证了李老太太的失忆进程。
刚开始的两星期,只是越来越容易忘事,后来几乎是刚说完话,一转头就忘了,一个月后,李老太太开始遗忘这一年的事情,记忆开始倒退,又一个月后,李老太太已经忘了最近两年的事情了,曾外孙周末来看她,她还惊讶曾外孙怎么一下子长得这么高了,在她的记忆中,他还只是个初中生。
李老太太的孙女恐慌了,把这三年的家人照片通通洗了出来,以及这三年的新闻报纸也通通抱来,就放在李老太太的床头边,让她一有空就看看,希望能够拖延一下她的记忆流失。
另一个身在外地的孙女带着女儿也赶来了,这位孙女是个军人,但她不是练军的军人,而是研究军工设备的军人,请假一次比寻常军人更难,她的丈夫也是军工军人,这次也想来,但他所参与的项目正处于敏感期,无法出来。
苏飞瑶的古道热肠每日看望让她与李老太太的一家迅速熟悉起来,也赢得了他们的尊重,几乎什么事都没有避着她,每次李老太太的家人拿着相册述说近几年的事情,帮助她留住记忆,苏飞瑶就在旁边听着,也知道了这一家人近几年的情况。
李老太太的伤势恢复的差不多了,就出院回家休养,苏飞瑶仍然每天都来看望,李老太太的两个孙女都很感激苏飞瑶的古道热肠,她们都忙,医生孙女要上班,军人孙女也要回去报到了,另外几个也是要上班的要读书的,家里没人照顾李老太太,万一保姆怎么不好了也不知道,所以苏飞瑶主动帮忙,真的太及时,太感动了。
虽然所有人都希望李老太太早点好起来,早点恢复行走自由,但是因为老年痴呆症,李老太太越来越爱坐着发呆,所以康复治疗很难持续,李老太太以后可能都要依靠轮椅了。
这样也好,起码不用担心奶奶/太姥姥走丢了。
面对困难的未来,失忆,又失去自理能力,李老太太家人只能自我安慰的这么想,很多时候,人只能自我安慰,往好的方向想,不然真的很难面对。
随着李老太太的记忆倒带,她越来越常的回到以前的时光中,嘴里时不时的念叨着,“周六是英子的家长会,不能忘了”,“芳子爱吃白菜猪肉饺子,这周她回家,要记得给她包”,“自立,你放心,我一定把芳子带大带好”,“自强,这是英子,我给你挑的女儿,聪明,懂事,好着呢”。
听着李老太太的回忆,苏飞瑶心里有了疑惑,就向英子医生询问,然后就在英子医生的述说中明白了这一家六十多年的故事。
这是一个英勇之家,两代人都为华国奉献了一生,甚至性命。
李老太太,李楠,出生在旧时代的一个富裕家庭,祖上出过举人,出过进士,只是后来没落了,随着旧王朝的覆灭,社会的急剧变化,到李老太太父亲时,李家已经由官宦之家变成了经商之家,只是对家中子弟的学问教导仍然没有放松,希望出一个大官重耀门楣,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李楠虽然是女儿,也一样读书,甚至还上了洋人开办的女子学堂。
后来局势越来越危急,邻国r国发起了侵略战争,救国战争打响,神州大地,一片狼烟烽火。
李家决定移居a国,避开这个人命如草芥的乱世,李楠的父亲给一家人买好了开往a国的船票。
↑返回顶部↑
刚开始的两星期,只是越来越容易忘事,后来几乎是刚说完话,一转头就忘了,一个月后,李老太太开始遗忘这一年的事情,记忆开始倒退,又一个月后,李老太太已经忘了最近两年的事情了,曾外孙周末来看她,她还惊讶曾外孙怎么一下子长得这么高了,在她的记忆中,他还只是个初中生。
李老太太的孙女恐慌了,把这三年的家人照片通通洗了出来,以及这三年的新闻报纸也通通抱来,就放在李老太太的床头边,让她一有空就看看,希望能够拖延一下她的记忆流失。
另一个身在外地的孙女带着女儿也赶来了,这位孙女是个军人,但她不是练军的军人,而是研究军工设备的军人,请假一次比寻常军人更难,她的丈夫也是军工军人,这次也想来,但他所参与的项目正处于敏感期,无法出来。
苏飞瑶的古道热肠每日看望让她与李老太太的一家迅速熟悉起来,也赢得了他们的尊重,几乎什么事都没有避着她,每次李老太太的家人拿着相册述说近几年的事情,帮助她留住记忆,苏飞瑶就在旁边听着,也知道了这一家人近几年的情况。
李老太太的伤势恢复的差不多了,就出院回家休养,苏飞瑶仍然每天都来看望,李老太太的两个孙女都很感激苏飞瑶的古道热肠,她们都忙,医生孙女要上班,军人孙女也要回去报到了,另外几个也是要上班的要读书的,家里没人照顾李老太太,万一保姆怎么不好了也不知道,所以苏飞瑶主动帮忙,真的太及时,太感动了。
虽然所有人都希望李老太太早点好起来,早点恢复行走自由,但是因为老年痴呆症,李老太太越来越爱坐着发呆,所以康复治疗很难持续,李老太太以后可能都要依靠轮椅了。
这样也好,起码不用担心奶奶/太姥姥走丢了。
面对困难的未来,失忆,又失去自理能力,李老太太家人只能自我安慰的这么想,很多时候,人只能自我安慰,往好的方向想,不然真的很难面对。
随着李老太太的记忆倒带,她越来越常的回到以前的时光中,嘴里时不时的念叨着,“周六是英子的家长会,不能忘了”,“芳子爱吃白菜猪肉饺子,这周她回家,要记得给她包”,“自立,你放心,我一定把芳子带大带好”,“自强,这是英子,我给你挑的女儿,聪明,懂事,好着呢”。
听着李老太太的回忆,苏飞瑶心里有了疑惑,就向英子医生询问,然后就在英子医生的述说中明白了这一家六十多年的故事。
这是一个英勇之家,两代人都为华国奉献了一生,甚至性命。
李老太太,李楠,出生在旧时代的一个富裕家庭,祖上出过举人,出过进士,只是后来没落了,随着旧王朝的覆灭,社会的急剧变化,到李老太太父亲时,李家已经由官宦之家变成了经商之家,只是对家中子弟的学问教导仍然没有放松,希望出一个大官重耀门楣,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李楠虽然是女儿,也一样读书,甚至还上了洋人开办的女子学堂。
后来局势越来越危急,邻国r国发起了侵略战争,救国战争打响,神州大地,一片狼烟烽火。
李家决定移居a国,避开这个人命如草芥的乱世,李楠的父亲给一家人买好了开往a国的船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