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敲打(3 / 4)
秦风点点头,转头看向魏徵道:“玄成,你如何看?”
魏徵斟酌片刻,道:“恩师,学生以为此事除了阿英所说的原因外,还和粮种以及农具有关。”
小豆丁看问题的深度不浅啊。
秦风一脸满意的点头道:“你们说的都没错,上古之时百姓多以五谷为食,五谷在现在还有一个名字,叫杂粮,说明它们其实并不适合做主食。如今北方大多种麦,辅以粟米、大豆等杂粮,南方则以大米为主。”
“另外,先秦之时,百姓尚且在用青铜农具来耕种,青铜不如铁,这是必然的。所以前汉便成为了铁制农具,这效率自然高了一筹。另外耕牛同样也节省了人力,加快的耕种的速度。”
话说到这,秦风觉得不能让自己这两个弟子太过骄傲,便点出了另外一条。
“可你们都没注意到另一点。”秦风笑道:“三皇五帝之时,中原便已经有人居住,并开始耕种,这么多年下来,土地贫瘠已经不可逆转。”
其实如今的关中地区还好,在原本历史上,盛唐过后,关中地区的土地流失已经到了无法逆转的地步,这也是为什么在唐以后的历朝历代都不再选择长安作为都城的重要原因之一。
杨广和魏徵两人恍然大悟,然后根本没等秦风提问,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把能够肥田的东西和办法全部都给列举了出来。
总算没学那些儒家子弟只会夸夸其谈。
秦风很得意,他并不是很在意自己这两个弟子列举出来的办法实不实用,又或者全不全。作为皇帝和丞相,其实不需要什么事都懂,什么事都能做好,重要的是掌总,明白在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这才是最重要的。
他可不希望以后杨广坐在那个宝座上,遇到一点事就看着满朝大臣,无助地问:众卿何以教朕?又或者不考虑实际,只根据自己臆想的情况来提出解决的办法。
他所教授的,其实更多的是解决问题的思路,不论查资料也好,实地考察也罢,总之就是要根据实际出现的状况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像从前无数次一般,连那些受灾的百姓都没见过,连他们真正需要什么都没搞明白,就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胡乱指挥一通。
历朝历代都不缺少这种人,什么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纯粹是扯淡。如果只是读书便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话,赵括岂会败得那么凄惨?
“那么今天的作业就是把历朝历代亩产多寡的原因都找出来,然后再汇总一下大隋目前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
↑返回顶部↑
魏徵斟酌片刻,道:“恩师,学生以为此事除了阿英所说的原因外,还和粮种以及农具有关。”
小豆丁看问题的深度不浅啊。
秦风一脸满意的点头道:“你们说的都没错,上古之时百姓多以五谷为食,五谷在现在还有一个名字,叫杂粮,说明它们其实并不适合做主食。如今北方大多种麦,辅以粟米、大豆等杂粮,南方则以大米为主。”
“另外,先秦之时,百姓尚且在用青铜农具来耕种,青铜不如铁,这是必然的。所以前汉便成为了铁制农具,这效率自然高了一筹。另外耕牛同样也节省了人力,加快的耕种的速度。”
话说到这,秦风觉得不能让自己这两个弟子太过骄傲,便点出了另外一条。
“可你们都没注意到另一点。”秦风笑道:“三皇五帝之时,中原便已经有人居住,并开始耕种,这么多年下来,土地贫瘠已经不可逆转。”
其实如今的关中地区还好,在原本历史上,盛唐过后,关中地区的土地流失已经到了无法逆转的地步,这也是为什么在唐以后的历朝历代都不再选择长安作为都城的重要原因之一。
杨广和魏徵两人恍然大悟,然后根本没等秦风提问,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把能够肥田的东西和办法全部都给列举了出来。
总算没学那些儒家子弟只会夸夸其谈。
秦风很得意,他并不是很在意自己这两个弟子列举出来的办法实不实用,又或者全不全。作为皇帝和丞相,其实不需要什么事都懂,什么事都能做好,重要的是掌总,明白在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这才是最重要的。
他可不希望以后杨广坐在那个宝座上,遇到一点事就看着满朝大臣,无助地问:众卿何以教朕?又或者不考虑实际,只根据自己臆想的情况来提出解决的办法。
他所教授的,其实更多的是解决问题的思路,不论查资料也好,实地考察也罢,总之就是要根据实际出现的状况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像从前无数次一般,连那些受灾的百姓都没见过,连他们真正需要什么都没搞明白,就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胡乱指挥一通。
历朝历代都不缺少这种人,什么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纯粹是扯淡。如果只是读书便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话,赵括岂会败得那么凄惨?
“那么今天的作业就是把历朝历代亩产多寡的原因都找出来,然后再汇总一下大隋目前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