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东方贞德,惊艳戛纳(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怕!”

  “不怕!”

  “不怕!”

  困兽之战的北魏士兵举着手中的长剑、盾牌整齐又高声的回应着,那种阵势,那种声势,简直让每一个看过预告片的浑身热血沸腾!

  配上协和国际公司工作人员在展览区贴出的“神秘”海报,更让人对《花木兰》好奇连连。

  评委团方面对影片给予高度的评价。

  一名年长的评委说:“很难相信一向拍摄商业片的泰格王在本片中大展奇才,竟然把一个处于动乱年代的神奇女子拍摄的如此高潮迭起,扣人心弦!”

  “就影片来说,可能商业价值更更浓,但是艺术成就同样不容嘀咕,而这些不仅是因为那个东方美女带来的,整部电影更像是在讨论战争引发的深刻思考。”

  “我在mulan身上看到了圣女贞德的影子!”一名法国评委兴奋的说道:“是的,这种感觉在影片的中段越来越强烈!”

  在法国,圣女贞德被誉为女英雄和圣女,即便是她死后的四个世纪,种种关于她的记载永久不衰。

  拿破仑对贞德有着很高评价,认为是法国的救世主。贞德死后,法国的民族主义高涨,出现了很多关于贞德的史料编写和研究,法国爱国主义运动(法国右翼政治组织)以她的伟大形象进行宣传。并有大堆作家和作曲家歌颂她,包括莎士比亚、伏尔泰、席勒、威尔第、柴科夫斯基、吐温、萧伯纳和布莱希特都创作了有关她的作品,而大量以她为题材的电影、戏剧、和音乐也一直持续发展直到今天。

  在英国,英国人出于对贞德的恐惧与怨恨,蔑称她为魔女。包括莎士比亚在描述法国王室的腐败历史剧《亨利六世》第一部中,贞德都被描绘为妖女。不过,近代“如果英国百年战争胜利并吞并法国,那今天的自由主义将不在英国存在,结果上贞德也救助了英国”的公允看法也出现。

  总之,法国人这边已经把《花木兰》规划到自己人的行列,将其视为中国版的圣女贞德,认为她与贞德一样伟大,都是各自国家的救世主、守护者,是应当受到尊重和敬仰的。

  被法国评委们一炒作,更多的人对《花木兰》关注起来。

  所以当王小虎、赵雅芝、林青霞三人来到展映场的时候,感到有点小意外。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