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零七章 没有来源啊(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旦到了共患难的时候,谁也不知道这些商人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相比之下,普罗大众之中,反倒是会诞生一个个不甘心被征服、不甘心失败的人物,最终掀动起惊涛骇浪。

  李荩忱从来都不敢忽视平民百姓的力量,事实证明,历史上的王朝更迭往往都是因为农民起义的出现,甚至到了明代以及后世,就是工农起义胜利的结果。

  对于普通百姓,李荩忱已经通过教育和律法这两方面不断地争取他们的支持,毕竟这些都是之前的历朝历代从来没有重视过的,而对于普通人家来说,甚至都是不敢想象的。

  而在这个基础上,还是要再做些什么。

  今天的桂花,让李荩忱连想到了农耕,耕战是国家之根本,大汉这些年也在不断地推行新的农耕器械以及农耕方法,在不断地努力用最少的人力获取最大的产出。

  但是这归根结底还只是做出了一些提升,而不是真正的有所改变。

  看来自己也必须得再做些什么了,否则随着大汉人口的增长,在粮食上必然还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

  建立专门负责研究农耕、甚至研究外来植物种植的机构已经迫在眉睫。李荩忱不会忘记历史上隋朝灭亡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粮食不够和朝廷的调度失衡,更不会忘记到了唐太宗时期,关中出现的旱灾差点导致国家的动荡。

  要说能够养活人的食物,土豆和地瓜肯定是最好的选择,正是这两种东西,尤其是前者,让斯拉夫人甚至有勇气能够在冰天雪地之中向前开拓进取,不过短时间内李荩忱应该是还没有办法得到这两种植物,所以在寻找替代品的同时,还得在尽量提高其余作物的产量上多下功夫。

  除了粮食,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自然就是让人活得更久。

  中国古代的医疗水平实际上一直都不算很高,中药的确是华夏文明的精髓,但是中药的疗效慢,应对一些需要尽快诊断、尽快治疗的疑难杂症和急性病,中药很难及时起到作用。

  相比之下,西医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西医敢对人体下手,通过大量的解剖实验,西医最终探究清楚了人体的详细构造,自然也就能及时的对症下药。

  这也和华夏的传统文化有关联,毕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华夏人是很不情愿自主的导致自己的身体出现什么损伤的,所以中药的发展很快,甚至还在这个过程中诞生了针灸等等疗法,但是归根结底其原理还是落在了用药物进行调理上。

  再加上也不是人人都有机会能够看得起大夫,这也就导致这个时代的医疗水平落后,人的平均寿命甚至只有二三十岁。哪怕是减去死在战乱之中的那些人,实际上也就是三四十岁的水平,而后世华夏的平均寿命已经到了七十以上,这是半数的差距。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老而不死是为贼”的说法,因为人到了古稀年纪,真的好想就是从上天那里偷来的岁数一样。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