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敛财高手(4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赵桓用鼻子重重哼了一声,“别废话了,让我瞧瞧,你们到底是怎么盘剥往来,中饱私囊的!”

  赵谌不敢怠慢,赶快找来了虞允文,随后又叫来了赵汾,这两个家伙成了拟定行台税制的主要推手。

  经过虞允文的介绍,赵桓很快明白了其中的关键。

  由于行台辖区正好在草原和内地之间,处于衔接往来,沟通双方的优势区位。

  譬如说,从草原运来了牛马,进入行台市场,他们是不需要纳税的……但是一旦交易之后,他们就需要给南来的商贾一份纳税凭证,因为只有拿到这个凭证,南方商贾在出售的时候,才能抵偿税款。

  而且靠着这个凭证,才能一路畅通无阻,不用承担苛捐杂税。

  反过来也是一样,草原的商贾要购买大宋的商品,也是需要讨要纳税凭证的,因为只有在纳税之后,有了这个凭证,才能算作正品。如果出了问题,行台方面是会负责的,否则的话,就等着吃亏吧!

  虞允文自以为得计,他这一手实在是太高明了。

  因为他巧妙一招,把本来属于朝廷的征税任务,巧妙转给了买方。想要顺利完成交易,就需要卖方纳税,取得凭证,然后买方才会欣然接受。

  道理很简单,因为唯有如此,买方才有保证,而且还能节省税金。还有,这个纳税凭证又能减少运输中的麻烦,堪称护身符。

  一句话,想要交易顺利,就必须纳税。

  这样一来,商税数额,自然是飞速上涨。

  在过去一年里,光是从行台向南贩运的耕牛就有十七万头,按照每头牛两贯计算,就有34万贯入账。

  从南向北运输的茶叶,也是个天文数字,税金甚至比耕牛还高,足足有五十万贯!

  除此之外,马匹,羊羔,兽皮,药材,南方的丝绸,布匹,铁器,家具,生漆……每一项的税收,几乎都在十万贯以上。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