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击碎你最后的骄傲,无敌是多么的寂(4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明军轻骑兵是半具装,士兵们配备的是软弓、长箭、快马、轻刀。这四种武器,在明朝武学家茅元仪《武备志》一书中称为四大利器。

  明代军用战弓已经全部为角弓,且角弓大多为开元弓,这种弓的造型非常奇特,是专门为马上作战设计的弓种。

  开元弓的弓梢两端挂弦处有钩状的延伸,这也是开元弓的最典型特征。这种设计非常精妙,在战场上,两军交战,互相对射,箭矢往往散落的满地都是。如果骑兵的箭矢用光,则可以用弓梢两端的钩子去地上钩取箭矢,而不需要下马去捡拾。

  使用“软弓”可以使士兵更为轻松的瞄准,也可以维持长时间的战斗力,对于骑射而言,这两点更为重要。因为骑射在运动和颠簸之中,对瞄准的干扰、对体力的消耗都是极大的。

  长箭是搭配着软弓使用的,之所以使用长箭,是为了避免开弓过满而导致拉距超过箭长。一旦弓箭手的拉距超过箭长,则箭头会缩到弓身后方,有毁弓、伤手的危险。

  明军的软弓穿透力自然比不上清军的硬弓,好在此时两军进行近距离肉搏战,加上火枪手从旁协助,造成的伤害,不比清军的硬弓逊色。

  明军骑兵所用的刀被称之为腰刀,是一种单手使用的长刀。明代后期,腰刀结合了日本刀的一些风格,造型纤细,刀柄也略呈弯曲。

  这种腰刀因为被戚家军率先采用,所以后世也称之为戚家刀。戚家刀的制作精良,造型轻便,刀身有如同流水一样的花纹。

  一直到清代后期,依然有人在得到一把明代戚家刀后感叹不已,赞叹戚家刀“光明如水轻如纸”。

  “轻如纸”,当然只是一种文学上的夸张,但是轻便的刀在马上的确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依靠腕部力量进行灵活的单手挥舞,可以在马背上进行一些复杂的动作。

  马上交锋,胜负只在转瞬之间,谁能够更快的使用武器,谁的胜算就更大,较长的刀身则让腰刀即使下马作战依然有不俗的战斗力。

  而快马,更是轻刀发挥威力的关键。尤其是这两年以来,但凡军中缴获战马,最优良的马匹都运到济宁,优先提供给翁之琪的骑兵营。

  因为对马匹的严格要求,翁之琪求精不求多,两年内只组建了三万骑兵。

  其实严格说起来,“软弓、长箭、快马、轻刀”这四大利器并没有什么华丽的特异功能,也没有一味追求威猛,矜夸个人武艺的骁勇,但是这四大利器一切以实用为上,务实不务虚。其实这种务实的精神,才是一切战争神器的灵魂所在。

  正因为翁之琪坚持务实的精神,短短两年时间,明军的轻骑兵作战能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