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陈桥镇大战,宁要曹县一张床(2 / 4)
冬季的阳光清冽透彻,清兵身着白甲,泛着幽光,看上去给人一种威压感。
徐光启将这种甲称之为“明光重铠”,所谓“明”就是不刷漆,不蒙布。刷了漆就叫玄甲,因为当时的漆是黑色的,玄就是黑的意思,唐太宗李世民麾下就有一支玄甲骑兵。蒙了布,就叫做布面甲。
“光”则是指打磨抛光的意思,因为铁片非常容易生锈,刷漆蒙布都是为了防止生锈。但是辽东的环境比较阴冷,打磨抛光之后就能延缓锈蚀,保养起来也比较方便,无需蒙布。
虽然舒适性等方面可能比不上将领们使用的山文甲,但仅从防御能力来看,这种白甲在当时已经是最强的装备了。
岳乐一声令下,队形散开,阵中三千士兵推着楯车出列,而后义无反顾往前冲。
这些楯车兵称为死士,他们穿三层甲,最里面是轻网甲(一种轻便的锁子甲),中间是白甲,外面再罩一层棉甲。三层甲一穿,真是刀枪不入。
“车营开火!”朱聿键吼道。
明军车营猛烈开炮,炮弹、火箭、子弹纷飞。在枪林弹雨之中,清军士兵们拼命推着楯车步步前进。
距离差不多了,岳乐挥动手中旗子,跟随在楯车后面的神箭手军阵,开始射箭。箭矢如蝗,密密麻麻,破空声尖锐如哨。
建奴鞑子使用的弓,可不是寻常之物。即便到现在,满洲弓在国际上也是相当有名,被称作冷兵器时代的反器材步枪。
鞑子按弓力大小将弓分为六等,其中最强弓是16到18个力。力是明清时期专门计量弓力大小的一个单位,一个力为九斤十四两(明制,一斤是十八两),约6千克,十八个力约为106千克。
106千克的硬弓是什么概念呢?简单点说,拉开这样一张超强弓,相当于把一个两百斤的胖子从背后抡出去。可以想像一下,这得需要多大的力量。而当这个力量集中到一支箭镞上,那真是无坚不摧,几乎没有什么铠甲挡得住。
而明朝方面,明代学者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佳兵》篇中提到:“凡造弓视人力强弱为轻重,上力挽一百二十斤,过此则为虎力,亦不数出。中力减十之二三,下力及其半。”
明朝的一百二十斤,约为十二个力多一点。凡是超过十二个力,在宋应星看来,就属于极为罕见的虎力,而且亦不数出,不是每年都有的,可能好多年才出那么一个。
然而鞑子偏偏就打破了这种现状,十二个力的弓在后金军中只能排第三等。能够拉开十三个力以上的弓箭手有两三万,最精锐的白甲兵更是普遍在十六个力以上!
↑返回顶部↑
徐光启将这种甲称之为“明光重铠”,所谓“明”就是不刷漆,不蒙布。刷了漆就叫玄甲,因为当时的漆是黑色的,玄就是黑的意思,唐太宗李世民麾下就有一支玄甲骑兵。蒙了布,就叫做布面甲。
“光”则是指打磨抛光的意思,因为铁片非常容易生锈,刷漆蒙布都是为了防止生锈。但是辽东的环境比较阴冷,打磨抛光之后就能延缓锈蚀,保养起来也比较方便,无需蒙布。
虽然舒适性等方面可能比不上将领们使用的山文甲,但仅从防御能力来看,这种白甲在当时已经是最强的装备了。
岳乐一声令下,队形散开,阵中三千士兵推着楯车出列,而后义无反顾往前冲。
这些楯车兵称为死士,他们穿三层甲,最里面是轻网甲(一种轻便的锁子甲),中间是白甲,外面再罩一层棉甲。三层甲一穿,真是刀枪不入。
“车营开火!”朱聿键吼道。
明军车营猛烈开炮,炮弹、火箭、子弹纷飞。在枪林弹雨之中,清军士兵们拼命推着楯车步步前进。
距离差不多了,岳乐挥动手中旗子,跟随在楯车后面的神箭手军阵,开始射箭。箭矢如蝗,密密麻麻,破空声尖锐如哨。
建奴鞑子使用的弓,可不是寻常之物。即便到现在,满洲弓在国际上也是相当有名,被称作冷兵器时代的反器材步枪。
鞑子按弓力大小将弓分为六等,其中最强弓是16到18个力。力是明清时期专门计量弓力大小的一个单位,一个力为九斤十四两(明制,一斤是十八两),约6千克,十八个力约为106千克。
106千克的硬弓是什么概念呢?简单点说,拉开这样一张超强弓,相当于把一个两百斤的胖子从背后抡出去。可以想像一下,这得需要多大的力量。而当这个力量集中到一支箭镞上,那真是无坚不摧,几乎没有什么铠甲挡得住。
而明朝方面,明代学者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佳兵》篇中提到:“凡造弓视人力强弱为轻重,上力挽一百二十斤,过此则为虎力,亦不数出。中力减十之二三,下力及其半。”
明朝的一百二十斤,约为十二个力多一点。凡是超过十二个力,在宋应星看来,就属于极为罕见的虎力,而且亦不数出,不是每年都有的,可能好多年才出那么一个。
然而鞑子偏偏就打破了这种现状,十二个力的弓在后金军中只能排第三等。能够拉开十三个力以上的弓箭手有两三万,最精锐的白甲兵更是普遍在十六个力以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