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了 第652节(4 / 7)
他们的时间是有限的,眼下虽已退出京城,但并不代表阮家已经绝对安全,更何况阮橘的父亲如今还在朝中为官——阮老太爷上了年纪,看得很清。
早晚有一天,再这样继续下去,朝廷中将再无男人的一席之地。
最开始姚皇只是提拔了几名女官,当时没有人将此事放在心上,毕竟女官们只是名头好听,并无实权。更何况那几名女官确实颇有才华,帝王若是喜欢,即便封个官也无伤大雅。
可慢慢地,女官们从侍奉帝王公主,开始被派遣进入六部,工部是最先接收的,那时也没人将这当回事,六部之中,工部的话语权向来很低,不值一提。
但祥瑞频发,姚皇逐渐握紧手中政权,尤其是当远赴重洋的小公主返航之后,在最好的时机,在拥有了亩产千斤的良种之后,朝廷开始正式培养女官。
姚皇为表仁慈,特意开设女科,不与男官相争,参与考试的人少,被录用的更少,其中甚至有一半以上的人被派遣去了基层。
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女官的人数忽然增多的呢?首先是与科考截然不同的,一年一度的女科。由于女官被录用的人数越来越多,朝廷里许多人对此感到不满,于是姚皇顺水推舟又取消了女科,并允许女子与男子共同参加科考——当时朝中一些大臣还以为帝王是就此让步。
结果大错特错!
只有第一届女男同考的进士名单中男多女少,从第二届开始,女进士便越来越多,到后来主榜上甚至找不到一个男进士,要找他们,得去副榜往下看!
众人这才意识到,帝王设立女科,也许并不是徇私,而是给男官们留了点颜面。
那位出海多年过来的小公主也不是个善茬儿,甚至是个比姚皇还要铁血的硬骨头,男官的生存空间愈发减小,她们却还不肯见好就收。
姚皇有了这么个得力助手,脾性竟渐渐好起来,时常带着笑,却比从前冷脸时更叫人畏惧。
女官们就这样蚕食鲸吞,直到彻底把持朝政,将男官排挤出权力中心。
阮老太爷的父亲曾官拜一品大员,阮家在京城也曾是呼风唤雨的大家族,连皇室宗亲见了都要卖他们几分薄面,阮老太爷的长姐还做了皇子妃——可如今阮家只能灰溜溜地离开京城,窝在这么个破地方!说好听些是韬光养晦,说难听些,根本就是落荒而逃。
阮老太爷怎么甘心呢?他生长于富贵之中,一朝天壤之别,实在叫他难以承受。
↑返回顶部↑
早晚有一天,再这样继续下去,朝廷中将再无男人的一席之地。
最开始姚皇只是提拔了几名女官,当时没有人将此事放在心上,毕竟女官们只是名头好听,并无实权。更何况那几名女官确实颇有才华,帝王若是喜欢,即便封个官也无伤大雅。
可慢慢地,女官们从侍奉帝王公主,开始被派遣进入六部,工部是最先接收的,那时也没人将这当回事,六部之中,工部的话语权向来很低,不值一提。
但祥瑞频发,姚皇逐渐握紧手中政权,尤其是当远赴重洋的小公主返航之后,在最好的时机,在拥有了亩产千斤的良种之后,朝廷开始正式培养女官。
姚皇为表仁慈,特意开设女科,不与男官相争,参与考试的人少,被录用的更少,其中甚至有一半以上的人被派遣去了基层。
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女官的人数忽然增多的呢?首先是与科考截然不同的,一年一度的女科。由于女官被录用的人数越来越多,朝廷里许多人对此感到不满,于是姚皇顺水推舟又取消了女科,并允许女子与男子共同参加科考——当时朝中一些大臣还以为帝王是就此让步。
结果大错特错!
只有第一届女男同考的进士名单中男多女少,从第二届开始,女进士便越来越多,到后来主榜上甚至找不到一个男进士,要找他们,得去副榜往下看!
众人这才意识到,帝王设立女科,也许并不是徇私,而是给男官们留了点颜面。
那位出海多年过来的小公主也不是个善茬儿,甚至是个比姚皇还要铁血的硬骨头,男官的生存空间愈发减小,她们却还不肯见好就收。
姚皇有了这么个得力助手,脾性竟渐渐好起来,时常带着笑,却比从前冷脸时更叫人畏惧。
女官们就这样蚕食鲸吞,直到彻底把持朝政,将男官排挤出权力中心。
阮老太爷的父亲曾官拜一品大员,阮家在京城也曾是呼风唤雨的大家族,连皇室宗亲见了都要卖他们几分薄面,阮老太爷的长姐还做了皇子妃——可如今阮家只能灰溜溜地离开京城,窝在这么个破地方!说好听些是韬光养晦,说难听些,根本就是落荒而逃。
阮老太爷怎么甘心呢?他生长于富贵之中,一朝天壤之别,实在叫他难以承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