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69章 隐而不退(终)

  日子波澜不惊地过着,李治的风眩之症亦越发重了。无数次,在病榻之上,李治握着讷敏的手,叹息道:“幸有梓潼。”如今朝政虽皆依赖讷敏处理,但军国大事,讷敏从未擅专,处事公允,从不因亲疏而有半分偏袒,莫说文武群臣,便是李治,也无一处可挑剔苛责的。

  讷敏只抿唇轻轻地笑:“总不能辜负了圣人的信任。”

  是的,信任。

  李治心中叹息着,时日渐久,他如何看不出,抑或是她也从未相瞒过。帝后和谐,绝非因情,他们之间,有的是家国天下,是彼此的信任,架构在权力之上的信任。他仰仗于她的手腕能耐,需要她处理朝务、主持大局;她羽翼已丰,朝中新臣多为她亲手提拔,却又皆是能臣干吏,于国于民有利,便是旧臣,亦从未有半点疏落,以才能论人,从无偏颇,叫他也无可辩驳。

  有时,他甚至弄不清楚她的心思,手掌大权,却从未有半分私心,便是立储大事,亦从未替李贤说过半句,便是他问起,得的,也不过是一句“圣人之子,亦皆为妾子”。或是她能很好的将私心和正事融合在一起,既不违本心,又于国于民有益。这般心智,叫他也不免心生佩服。聪慧有才干,却从不逾矩、谨守本分,这样的女子,自是叫人信服的。

  听她用轻柔平和的声音将朝务一一道来,无论是多棘手的事,她的神情都是这般宁和平淡的,带着些许的漫不经心,仿佛没有什么事能叫她蹙眉。

  “梓潼,你可曾想过……”停顿了片刻,还是没将后半句吐出,李治摇了摇头,又道,“贤儿如何?”

  这些年,李贤越发出挑了,户部理事,亦得群臣交口相赞。讷敏又让他召集翰林文官注释《后汉书》,更收获了一批文人的心。

  听出他言语里的试探与征询,讷敏微微勾了下唇:“圣人的眼光自是极好的。”

  李治轻轻应了一声。

  次日,便颁下立储诏书。

  苦熬了数年,李贤终于入主东宫,讷敏从未拘过他半分,相携李治离宫,便由太子监国,无半点掣肘。回宫后,亦不曾架空他的权力。如此作为,叫那些提心吊胆的东宫近臣松了口气的同时,对皇后越发敬重了。

  却叫李贤越发不安了。在安仁殿里,见到讷敏含笑嘉赞自己,督促自己莫要叫父皇、叫臣子失望,云淡风轻的模样,仿佛一切都是再正常不过的,却叫李贤生不出半点忤逆之心。甚至,在甘露殿里,面对自己的父皇,也不曾这般拘谨心惊。

  不过,叫他担心的事却从未发生过。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