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4 / 7)
群臣激昂跪满了乾清宫,便是皇祖母,也苦口婆心地劝阻他,或明或暗地告诉他事不可为。
若事事不可为便不为,何来万贵妃?又怎会有娘娘二十载的含冤受辱?
佑樘轻轻地笑了。
他的娘娘,不是亲生,胜似亲生,理该得到最好的,最高的荣耀。手握朱笔,佑樘斟酌了数日,终是,在第一道圣旨上写下贤德二字。
当看到她坐在慈宁宫的正殿里,微笑着拉自己在身边坐下,案上,是一碟冒着热气的春饼,佑樘便觉得,这是他这十八年来,最满足的时候了。
娘娘,为何不阻我?
只要是你思量再三方得的决断,娘娘都不会阻你。
他牢记着娘娘曾说过的每一句话,仁孝为要,贵为天子,上苍之子,亦是天下苍生之子。
可是,当他成为百姓心里的天下明主,百官嘴里的圣明英主,为何老天却要收走他的娘娘?
看到病榻之上的娘娘日渐消瘦,偌大的太医院却束手无策,佑樘恨不得把这群无能的庸医尽数退出去斩了,当听说佛道之术有治病救人之奇效,便如抓住了最后一根浮木,让他义无反顾地一头扎了进去。
皇上,太后想见您。
抛下手里的丹药,佑樘飞奔着往慈宁宫。
佑樘,娘娘以前告诉你,只要是你决意要做的,都不会阻你。可如今,我想反悔一次,可好?
缠绵的病痛已让往日温婉娴静如水般优雅的贤德太后,羸弱不堪,只有那双眼睛,一如既往的平和,带着对世事的了然和悲悯,看向已过而立威势渐增的帝王时,多了几分温柔笑意。
而在朝堂之上指点江山意气奋发的帝王,却拘谨地端坐在榻前,执笔天下的手,竟微微颤抖着,嘴唇翕动,想要说些什么,解释些什么,可最终出了口的,却只有两个字:
↑返回顶部↑
若事事不可为便不为,何来万贵妃?又怎会有娘娘二十载的含冤受辱?
佑樘轻轻地笑了。
他的娘娘,不是亲生,胜似亲生,理该得到最好的,最高的荣耀。手握朱笔,佑樘斟酌了数日,终是,在第一道圣旨上写下贤德二字。
当看到她坐在慈宁宫的正殿里,微笑着拉自己在身边坐下,案上,是一碟冒着热气的春饼,佑樘便觉得,这是他这十八年来,最满足的时候了。
娘娘,为何不阻我?
只要是你思量再三方得的决断,娘娘都不会阻你。
他牢记着娘娘曾说过的每一句话,仁孝为要,贵为天子,上苍之子,亦是天下苍生之子。
可是,当他成为百姓心里的天下明主,百官嘴里的圣明英主,为何老天却要收走他的娘娘?
看到病榻之上的娘娘日渐消瘦,偌大的太医院却束手无策,佑樘恨不得把这群无能的庸医尽数退出去斩了,当听说佛道之术有治病救人之奇效,便如抓住了最后一根浮木,让他义无反顾地一头扎了进去。
皇上,太后想见您。
抛下手里的丹药,佑樘飞奔着往慈宁宫。
佑樘,娘娘以前告诉你,只要是你决意要做的,都不会阻你。可如今,我想反悔一次,可好?
缠绵的病痛已让往日温婉娴静如水般优雅的贤德太后,羸弱不堪,只有那双眼睛,一如既往的平和,带着对世事的了然和悲悯,看向已过而立威势渐增的帝王时,多了几分温柔笑意。
而在朝堂之上指点江山意气奋发的帝王,却拘谨地端坐在榻前,执笔天下的手,竟微微颤抖着,嘴唇翕动,想要说些什么,解释些什么,可最终出了口的,却只有两个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