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七章 励精图治(4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臣遵旨,臣这就去。”

  ……

  咸丰把领班军机大臣彭蕴章召到勤政殿问话,确认道光十八年进士何桂珍当年的确是被胜保刚招安的长毛降将李昭寿所杀,当即命彭蕴章拟旨:镶黄旗蒙古都统胜保奏,得旨招降李昭寿一事,固应示以坦白尤须倍加防范,著六百里加急密谕之!

  韩秀峰收到这个消息是五天之后的事,不过相比反复无常的小人李昭寿投诚,他更关心皇上就科场案连降的几道谕旨。

  皇上在所颁的上谕中,再三强调“详加披阅,反复审定”,“就所供情节,详加审核”,可见在彻查科场案这件事上,皇上是乾纲在握,郑亲王端华、怡亲王载垣和兵部尚书陈孚恩只是奉旨办差,而跟肃顺是真没啥关系。

  在城里呆着不舒坦又来南苑散心的吉云飞,轻叹道:“平龄朱卷与墨卷不符的事没查出头绪,反倒查出兵部主事李鹤龄为其同乡刑部主事罗鸿绎订正关进,向同考官浦安代送条子,浦安又托柏中堂的家人靳祥恳请柏中堂将罗鸿绎取中的事。”

  “递条子?”韩秀峰下意识问。

  “裁纸为条,递给考官,约定诗文某处所用文字,以为记验。”吉云飞放下茶杯,接着道:“一般是某段的开头或结尾,使用特定的字眼,诸如‘夫’、‘也’等虚字,为防巧合通常会订三、四处,考官阅卷时拿着条子细心比对,就算试卷重新誊录过,就算试卷糊了名,也知道有暗记的试卷是谁的,堪称百无一失。”

  “柏中堂知不知情,柏中堂有没有……有没有收罗鸿绎的银子?”韩秀峰禁不住问。

  “据伍辅祥说已查明罗鸿绎在考前几次拜望李鹤龄,李鹤龄随拟字眼,约定头篇文末用‘也夫’,二篇文末用‘而已矣’,三篇文末用‘岂不惜哉’,诗末用‘帝泽’,并许诺‘如能分房,可留心看’他的文章。后来又将条子递给浦安,求其照应。

  结果巧了,浦安入闱后见中皿卷中有一本试卷与条子相符,并且文笔尚属清畅,就批写‘气盛言宜,孟艺尤佳’字样,加以呈荐。再后来草榜填后核对草底,闱官误将罗鸿绎的试卷当作已中试卷交还本房,柏中堂发现了,便命家人靳祥将其撤下。

  浦安与靳祥相识多年,就跑去找靳祥,称他房内中皿卷就这么一本,嘱咐靳祥恳请柏中堂取中,千万别撤下。柏中堂人情难却,便将罗鸿绎取中,将拟取中的第十房考生刘成忠之卷撤下。”

  韩秀峰沉吟道:“照您这么说,柏中堂如果没发现反倒没事?”

  “哪有那么多如果。”吉云飞长叹口气,苦笑道:“之后的事儿说出来你一定不敢相信,出闱后,罗鸿绎去李鹤龄家请教拜见老师礼节,李鹤龄以帮他递条子打点关节为由,索要酬谢银五百两。罗鸿绎因事前没提及过银子,不愿意出这五百两。

  李鹤龄纠缠他说了半天,他最终答应了,过了两天如数送到李鹤龄家中,而李鹤龄竟嫌成色不好没收。罗鸿绎只得回去再筹银,托同乡龙兆霖代送。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