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五十四、两派一见+对夏战争往事(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三次大战景军坚守反击? 斩首一万三千九百零四? 是大胜。

  这两次都比较正常? 第一次是景军突围,总兵力只有一万五千多人,战死接近四千人已经是非常大的损失。

  第三次大胜是因为主帅临时换成冢道虞,而夏国更是举国之兵,集结大军对外号称二十万,不过主帅冢道虞判断只有十万出头。

  这一仗先固守,随后伺机出击,是大胜,此胜吓得夏国自那之后不敢和景国动武,杀敌一万四左右也算合理。

  可第二战记载比较夸张,居然说景军阵亡二十万!这可把李星洲整懵了,首先,第二次大战景军就没出兵二十万。

  虽然信息庞杂,但他细心的整合当时的调令还有军报之后推算出来,第二次大战景军出兵应该是在三万到五万之间。

  打辽国可能出兵二十万,因为主要打幽州方向,行进大路一马平川,大军调度很方便。

  打夏国是绝不可能二十万大军的,后勤搞不起了不说,熟悉那一带地形都知道,景国和夏国边界地区多山,大军行进依赖河谷,很多地方只能一字长蛇通过,根本展不开这么多人,人太多完全没用。

  再者,这个阵亡二十万显然缺乏军事常识。

  在这样的冷兵器时代,战斗九成九都是击溃战,要极大规模的杀伤十分少见,除非对方投降,然后再杀!打歼灭战难上加难。

  白起的长平之战之所以让人们议论数千年,不只是其规模之大,是难得一见的两国拼尽国运一战,还因为它是冷兵器时代非常少见的歼灭战。

  而现在史官居然记载阵亡二十万!

  夏国七八万人围歼二十万?这史官脑子里进水了吧,你说个击溃都还能信,阵亡.......

  无奈之下,李星洲准备去见见真正经历过这场战的人,已经闲置在家的曾经的大将军冢道虞。

  .......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