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李靖的忧虑(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大唐以前实行的是府兵制,广大基层军官在战时被征召,战争结束后,职务自然解除,仍然返回原籍从事原来的职业,只是享受朝廷的军功制度带来的一些福利。

  对于这些人来说,军制改革与否没有什么影响。

  问题最大的是中高级军官。

  此时的大唐,与后世天朝20世纪50年代初,刚刚建国时的情况差不多,长期的战争,造就了大批的中高级军官,他们个个都是国家的功臣,如何解决他们的出路,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而这个问题涉及每个军官的切身利益,解决不好就将是朝廷的一大隐患。而负责解决此事的人,也会得罪一大批人。

  李靖很欣赏梁王李愔,他对李愔感到担忧。

  自从李世民上次提出了军制改革的议题后,朝廷里传得沸沸扬扬的。新的军事制度,只能够有部分军官得到任职使用,有相当一部分军官会离开部队。

  留下的军官自然高兴,离开的人就会有很大的怨言了。这个问题一直是李世民头疼的一大难题,李靖等军队的高层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正因为这件事情是个难题,因此,太子、蜀王和魏王等人,谁都不愿意与此时沾边。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谁也不愿意搀和。

  可是,这件事是必须解决的问题,拖得越久,对于朝廷的负担越大,人浮于事,对于军队的建设也十分有害。

  大唐要进入长期的和平时期了,李世民下决心解决军队的整编问题了,他曾经多次与长孙无忌、李靖和房玄龄等人商议,但是都没有一个妥善的解决方案。

  李靖提出让梁王李愔参与军制改革,李世民就让李愔撰写了一个军制改革初稿。

  现在,李愔的方案肯定是对国家有利,但是,如果因此得罪了大批的军官,以后梁王在大唐就很难混下去了。

  对于李愔来说,他必须找到一个既能够让李世民满意,又不能让军官们有大的意见的办法来。

  不久前,李孝恭和侯君集都找过李愔,劝他不要揽下这件事情,都说他一个未成年(十八岁)的王爷,管不着朝廷这么重要的事情。结果,二人满意地回去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