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治问话的意思很明显,他是想要做个明君,依照法律治国,尽可能的避免臣下互相包庇,但是长孙无忌却装作听不懂,只用法外不容乎情来搪塞李治,还说就算是你也不可能不考虑人情,这压根儿就不给皇帝脸面,没有把皇帝的问话当回事的。

  刘问道把这件小事告诉她,自然不会无的放矢,长孙颖再联想起他说的另外几件小事,便能粗略的描摹起如今的格局。

  除了李治跟长孙无忌私下里的问话外,还有一次是李治亲自召见五品以上的官员,表示我刚刚登基,还有很多地方不足,希望你们多多给我提供建议。朝堂上有些需要深入讨论的问题,也可以当着我的面直说。李治如是这番,明显是想继承贞观朝擅于纳谏的传统,但遗憾的是,朝堂上没有一个人回应,大家都规规矩矩的坐在那儿,一个个看着地板,仿佛那里有钱捡一样。

  类似的状况,在贞观后几年也出现过,那是太宗让着众人挑自己的毛病,大多数臣子都没有敢说话,只有长孙无忌站出来说,皇帝陛下已经做的尽善尽美,大家没有任何毛病可以挑。于是太宗也很开心,大家也都很开心,这一场批评与自我批评大会就这么圆满落幕。

  但是这一次的沉默,却是让李治很不好受。他自然之道自己作为一个刚上任的皇帝,不足之处还有许多,他摆出虚心求教的样子跟部下开谈心会,其实就是给他们一个抱大腿的机会,只要有心像他投诚的,不痛不痒的说上几点,然后他在虚心接受一回,便能留下一段君臣相得的佳话。如今如此容易刷成就刷威望的机会,却没有臣子上前,那说明什么?说明大家都没有把他当回事,并不在乎在他这个皇帝面前刷个存在感。

  李治是个倔脾气的人,哪怕是遭遇如此尴尬的冷场,仍然没有死心,将着各州刺史理了一次,然后逐日找每个人小窗对话,了解国家的情况。但是大群里头,仍然是一片沉默。

  大家都在等长孙无忌张口,而长孙无忌,并不觉得自己有替外甥解围的义务。

  的确,如今在着长孙无忌眼中,他仍然把李治当做外甥,而不是皇帝。

  长孙颖听着这话,只觉得背上冷汗都出来了,长孙无忌显然已经触到了李治的逆鳞而不自知,而李治,变得比以前更加成熟隐忍。他现在忍得越久,那么将来爆发出来便可怕。

  所以,李治不愿意她回宫,因为她一回去,便势必要被摆在李治和长孙无忌的这场争斗中去,李治会不会利用她还是两说,但是长孙无忌有利用她的机会,却是绝对不会放过的。

  她已经过了天真的年纪,知道两个人能不能在一起不是看个人意愿的。当李治还是晋王时,她跟他能在一起便是因为利益,那等他做了皇帝,她们之间那道名为利益的线,就变得更加复杂了。

  每个身份都有每个身份的玩法,皇帝也不例外。如果你不想早死、被篡位、当昏君的话,哪怕是皇帝也得遵循某些游戏规则。

  她从来都没有试图比过江山与自己在他心中的分量,因为他们都知道,没有江山,他连他自己都保不住,她又如何自处?

  她借长孙家的势,对他跟她的关系而言,是一步错棋。但是就着她自己的身份地位而言,却是不得不做的选择。

  充容?她揉了揉脑袋,不确定他给自己的这个封号,是保护,还是利用?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