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1章 储君之争(2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起因是,兵部尚书陈琦上了一个周折,恳请皇上尽快立储。

  立储之事是国之大事,自从原太子病逝之后,大郑就一直没有储君。

  而皇上已经六十春秋已高,如果大郑一直没有储君,万一皇上哪天有了不测,上京城就必会大乱。就连血流成河遍地死尸都有可能。

  储君就是下一任的大郑皇帝,这件事必须慎之又慎。皇上也想立储君,但他还一直拿不定主意,到底立谁才最合适。

  太子去世,皇后的二儿子,也就是原太子的胞弟郑乐,如果按嫡庶之分,他就是第一顺位继承人,他的可能性就是最大。

  但他却因为没藏黑云和李昊,当初暗害王铮时,是藏在他的家里,他当时受到牵连,就被贬到了他的封地,非奉诏不得回京。

  再说郑乐也骄横跋扈,不受大多数朝臣的待见,喜欢他的重臣不多,但还有提议他做储君的声音。

  再一个就是皇长孙郑谅,他没了郑乐这个强劲的对手,朝中和原太子比较亲近的大臣,拥护他做储君的就也不少。

  朝臣们各有偏爱,太子太保张灿是宁王郑铭的岳丈,他自然是一力赞成,立胖子郑铭为储君。

  可吕相却是淮阳王郑崇的亲娘舅,他的主张是立郑崇。

  而正阳王郑泰的外公,却又是御史大夫朱琪。

  除了这几位,皇上还有六七个儿子,每个人也都有机会。算来算去,拥护淮阳王郑崇的大臣居然最多。

  “皇上,淮阳王郑崇憨厚实诚,并且还足智多谋,老臣以为,淮阳王才是储君的最佳人选。”

  吕相的话得到了很多大臣的赞成,比如六部尚书里的三位,大学时裴韬,中书侍郎王若等,大概不低于十五位。

  “非也,吕相所言欠妥啊!皇上,老臣却以为,还是年富力强的正阳王,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