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0 章(4 / 9)
数年后,长夜终是过去了。人们开始为过去做的那些事反思。
子业拎着包袱站在悬崖边,准备学那展翅飞翔的鸟儿。此时,一双枯槁的手拉住了他。一句“阿弥陀佛”阻止了子业迈向死亡的一小步。
救下子业的人是寒潭寺的僧人,子业一直觉得这是命运的旨意。寒潭寺、《寒潭自在图》,冥冥之中必有命数。
在这位僧人的渡化下,子业渐渐被佛法感召,斩断了三千烦恼丝。
从此,世间再无子业,而是多了个法号了尘的和尚。他终日青灯古佛、粗茶淡饭,凭借着与生俱来的禅心与悟性,参透了许多此前一直放不下的恩怨纠葛。再之后,僧人坐化了,了尘成了这寒潭寺中最年轻的住持。
也不知是否是漫天诸佛要考验了尘的心。有一天,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了寒潭寺外。
阿若。
原来那日阿若掉入河中被人救起,多年来一直在探寻子业的下落。
直到最近,她才从山下的农民那里得知了寒潭寺的住持很像他的子业。怀揣着只看一眼就走的心态叩开寺门,不曾想那人就出现在自己面前。
阿若热泪盈眶,一把抱住了子业。可子业却双十合十,喊了句阿弥陀佛。
造化弄人。阿若仍是那个阿若,但子业已不是那个子业了。
阿若是个认死理的姑娘,见子业不愿回馈她的真心,一气之下就在月落山脚住下了。
每天醒时便到寒潭寺外的合欢树下坐着,托腮看向那个跪在蒲团上诵经念佛的和尚,嘴角弯起笑意。
那次也是合欢花开的时节,和尚不小心朝阿若坐的位置看了一眼,碰巧见到一片绒花落在了她的头上,害得和尚险些又动了凡心。
寒潭寺香火不旺,便就很少有香客造访。人不多嘴不杂,那些山间的花鸟语虫便更不会对这个总徘徊在寺外的女人指点些什么。
↑返回顶部↑
子业拎着包袱站在悬崖边,准备学那展翅飞翔的鸟儿。此时,一双枯槁的手拉住了他。一句“阿弥陀佛”阻止了子业迈向死亡的一小步。
救下子业的人是寒潭寺的僧人,子业一直觉得这是命运的旨意。寒潭寺、《寒潭自在图》,冥冥之中必有命数。
在这位僧人的渡化下,子业渐渐被佛法感召,斩断了三千烦恼丝。
从此,世间再无子业,而是多了个法号了尘的和尚。他终日青灯古佛、粗茶淡饭,凭借着与生俱来的禅心与悟性,参透了许多此前一直放不下的恩怨纠葛。再之后,僧人坐化了,了尘成了这寒潭寺中最年轻的住持。
也不知是否是漫天诸佛要考验了尘的心。有一天,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了寒潭寺外。
阿若。
原来那日阿若掉入河中被人救起,多年来一直在探寻子业的下落。
直到最近,她才从山下的农民那里得知了寒潭寺的住持很像他的子业。怀揣着只看一眼就走的心态叩开寺门,不曾想那人就出现在自己面前。
阿若热泪盈眶,一把抱住了子业。可子业却双十合十,喊了句阿弥陀佛。
造化弄人。阿若仍是那个阿若,但子业已不是那个子业了。
阿若是个认死理的姑娘,见子业不愿回馈她的真心,一气之下就在月落山脚住下了。
每天醒时便到寒潭寺外的合欢树下坐着,托腮看向那个跪在蒲团上诵经念佛的和尚,嘴角弯起笑意。
那次也是合欢花开的时节,和尚不小心朝阿若坐的位置看了一眼,碰巧见到一片绒花落在了她的头上,害得和尚险些又动了凡心。
寒潭寺香火不旺,便就很少有香客造访。人不多嘴不杂,那些山间的花鸟语虫便更不会对这个总徘徊在寺外的女人指点些什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