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此人乃我大夏一代文豪,本郡主自然知道。”慕容玉露出得意的表情。

  “朱士行师虽为夏人,可起一代文豪的名声,即便是在我大周也极其响亮,当初此人辅佐大夏皇帝,以儒学之道改革旧制,消除军队集权,重视民生,开考科举,教导皇帝以儒学中的王道思想治理天下,一度让大夏国泰民安,国力攀至顶峰,虽未曾改变大夏以武立国的根本,却也是开创了大夏儒林思想的先行之人。”

  “看来朱士行师的名声,的确很响嘛。”慕容玉以为宁渊是在对她吹捧,笑了几声,“亏你们周人自以为以儒立国,却还要崇拜我等的先人,当真……”

  “如此看来,郡主是不知道,朱士行师,其实是师承我大周文坛泰斗苏道先生之事了?”宁渊紧接着说出口的话,让慕容玉一愣。

  “有这种事?”慕容玉一头雾水,“朱士行师怎么会是你们周人的徒弟?”

  “行师行事低调,郡主又少读圣贤书,对这个中详细不了解也是有的。”宁渊一面笑一面说,“当初朱士行师为了学习王道思想,特地来我大周,拜在当时的文豪苏道先生名下,跟随苏道先生学习了二十载,更奉苏道先生为父,而在行师带回大夏的数卷典籍中,名声最响,也最为当时夏帝看中的一本《王道论》,便是从苏道先生的数本儒学著作中,整理摘抄而来,此事至今在我大周儒林中,都是一桩美谈。”

  “那,那又如何!”慕容玉脸色有些难看,“就算这事是真的,那也是朱士行师青出于蓝,而你们周人固步自封!”

  “是吗,那敢问郡主口中万学堂中的藏书典籍,有多少是出自你们大夏儒生之笔?”宁渊继续问。

  “这……”

  “我却是知道,历来被大夏皇上放于案边的治国四书,《王道论》,《国策论》,《世民杂记》,《儒林正史》,全然出自我们大周儒生之手,不光如此,在两国尚可自由通商的时候,我大周边关最受欢迎的商品,除了粮食等物资,便是各类儒生所写的经卷书籍,若大夏当真人才辈出,个个人中龙凤,又何必稀罕我等固步自封之人所撰写的东西?”

  宁渊说话不紧不慢,却让慕容玉的脸色更加难看起来,“郡主只觉得我儒林馆简陋,便料定了我大周人才凋零,不如大夏,实在是太过狭隘了,要知道我大周的读书人向来不喜欢做浮夸的表面功夫,因为那有悖圣贤之道,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儒林馆即便小些破些又如何,只要有历代儒士的精神风骨在这里,这里再小再破,也是我等儒生的圣地,至于若是只单纯看重气派的表面功夫,而不追求内蕴,反而坐井观天夜郎自大,用咱们大周的一句话俗话来说,便叫做……”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还不待宁渊说完,呼延元宸却很自然地将话头接了回去,同时笑着望了宁渊一眼。

  许敬安满脸欣喜,她原本被慕容玉讥讽得险些一口气提不上来,不想宁渊却帮他狠狠出了一口气,还顺势讽刺了一回慕容玉坐井观天,当即只觉得痛快,理他们不远处刚好有几位围观的举人,原本听见慕容玉的话也一个个义愤填膺,如今瞧宁渊堵了回去,甚至开始拍手叫好起来。

  而慕容玉的表情,则难看得不能再难看了,宁渊话中的意思他如何听不出来,长这么大,从来都是她讥讽别人,没有别人讥讽她的时候,这人好大的胆子!

  作者有话要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