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6 / 7)
司空玄大概是在宁渊身边跟得久了,几年来日子一直过得简单清爽,如今做回了皇子,也丝毫没有一点要奢靡的派头,哪怕今日是成人礼,宾客也尽是显贵,可这焕然一新的皇子府里,却将“简朴”两个字运用到了极致。
没有彩灯装点,没有花哨的舞龙舞狮,就连待客用的点心和茶水都极其普通,好在与会的人知道六皇子与舒惠妃正炙手可热,倒不会不识抬举露出不快的表情。
为了避嫌,宁渊没有同呼延元宸坐在一起,而是坐到了一个老熟人,谢长卿身边。
作为今年的新科状元,又得皇帝亲口赞叹,谢长卿本该有大好前程,可现实却总是那么差强人意。原本按照规矩,状元入仕,若是文官,最不济也能在翰林院里当一个副学士,可自从庞松整合翰林院,马学士当上了大学士后,田不韦大概是看不怪马学士那副对着庞松顺溜拍马的模样,与他们关系闹得很僵,谢长卿原本要去礼部任职,却被庞松从中作梗,先是将其调到中书省做修撰,随后又将他指到了翰林院,当然没有副学士的位置给他做,而是让他当“掌库史”。
按照品阶来看,掌库史和副学士一样,也是个从四品的官,说出去也不算亏待了他这个状元,可但凡懂得一点内情的人都知道,所谓掌库史,其实就是个看守资料库的差事,每天坐在翰林院宽大的藏书阁里,守着数不尽的经卷典籍无所事事,不光不会有任何建树,想要出头升迁更是没有可能。
以往翰林院的掌库史,都是由那些年事已高,准备告老还乡的学士们轮流担任,断不会轮到谢长卿这类前途无量的新秀,从知晓谢长卿竟然成了掌库史时开始,很多学士都潜意识里觉得这个年轻人铁定会被埋没了。
但反观谢长卿他自己,好像却没有因为自己的遭遇而悲观。
“刚开始的确灰心得很,不过后来我发现,当这掌库史也不是没有好处。”谢长卿抿了一口酒,对宁渊道:“宁兄兴许还不知道,翰林院中藏书之广,实在是我生平仅见,还有那些从前只闻其名不见其形的孤本,别人想见阅一番都不得,而我身为掌库史,却可以随时取阅,而将其中的典籍读得越多,才越明白自己之前有多么的恃才傲物,坐井观天。”
的确,现在看来,谢长卿身上那一股子傲气已经全然不见了,除了浓浓的书卷气,便只剩下让人如沐春风般的温文儒雅,与从前仿佛判若两人。
“世上有两种人,一种先甜后苦,一种先苦后甜,谢兄如今遍阅天下典籍,来日展翅高飞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宁渊陪着喝了一杯。
又有新到的宾客入了场,走早前边的中年男子锦衣华服,气宇轩昂,只是脚上似乎带着伤,手里杵着一根拐杖。男子身边跟着一个笔挺的青年,青年一身短打劲装显得干净利落,头发也梳得一丝不苟,小麦色面庞俊逸中透着几分硬朗,走路的步伐亦十分稳健,让他整个人都透着一股沉着的气质。
宁渊认出了那中年男子便是三公之一的景国公,目光接着便落到那青年身上,看了好一会儿,忽然间意识到了什么,手一抖,险些将端着的酒杯撒掉。
那是景逸?宁渊不可置信地看着走在景国公身边的那坚毅青年,还揉了揉眼睛,确定自己没有眼花后,他觉得更加不可思议了。
那的确是景逸的五官没错,可眼前这个沉着冷静的青年,哪里还和从前那个贪玩又纨绔的高门公子有半分关系,看来军队当真是个锻炼人的地方,不过是去待了几年,竟然会让一个软绵绵的贵公子如此脱胎换骨。
景逸或许也感觉到了宁渊的目光,顺着目光看过来,见到宁渊,他明显愣了一下,随即硬邦邦的脸上撤出了一丝笑容,但大概是介于景国公在场,并没有过来说话,而是随着自己的父亲到位置上坐了。
↑返回顶部↑
没有彩灯装点,没有花哨的舞龙舞狮,就连待客用的点心和茶水都极其普通,好在与会的人知道六皇子与舒惠妃正炙手可热,倒不会不识抬举露出不快的表情。
为了避嫌,宁渊没有同呼延元宸坐在一起,而是坐到了一个老熟人,谢长卿身边。
作为今年的新科状元,又得皇帝亲口赞叹,谢长卿本该有大好前程,可现实却总是那么差强人意。原本按照规矩,状元入仕,若是文官,最不济也能在翰林院里当一个副学士,可自从庞松整合翰林院,马学士当上了大学士后,田不韦大概是看不怪马学士那副对着庞松顺溜拍马的模样,与他们关系闹得很僵,谢长卿原本要去礼部任职,却被庞松从中作梗,先是将其调到中书省做修撰,随后又将他指到了翰林院,当然没有副学士的位置给他做,而是让他当“掌库史”。
按照品阶来看,掌库史和副学士一样,也是个从四品的官,说出去也不算亏待了他这个状元,可但凡懂得一点内情的人都知道,所谓掌库史,其实就是个看守资料库的差事,每天坐在翰林院宽大的藏书阁里,守着数不尽的经卷典籍无所事事,不光不会有任何建树,想要出头升迁更是没有可能。
以往翰林院的掌库史,都是由那些年事已高,准备告老还乡的学士们轮流担任,断不会轮到谢长卿这类前途无量的新秀,从知晓谢长卿竟然成了掌库史时开始,很多学士都潜意识里觉得这个年轻人铁定会被埋没了。
但反观谢长卿他自己,好像却没有因为自己的遭遇而悲观。
“刚开始的确灰心得很,不过后来我发现,当这掌库史也不是没有好处。”谢长卿抿了一口酒,对宁渊道:“宁兄兴许还不知道,翰林院中藏书之广,实在是我生平仅见,还有那些从前只闻其名不见其形的孤本,别人想见阅一番都不得,而我身为掌库史,却可以随时取阅,而将其中的典籍读得越多,才越明白自己之前有多么的恃才傲物,坐井观天。”
的确,现在看来,谢长卿身上那一股子傲气已经全然不见了,除了浓浓的书卷气,便只剩下让人如沐春风般的温文儒雅,与从前仿佛判若两人。
“世上有两种人,一种先甜后苦,一种先苦后甜,谢兄如今遍阅天下典籍,来日展翅高飞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宁渊陪着喝了一杯。
又有新到的宾客入了场,走早前边的中年男子锦衣华服,气宇轩昂,只是脚上似乎带着伤,手里杵着一根拐杖。男子身边跟着一个笔挺的青年,青年一身短打劲装显得干净利落,头发也梳得一丝不苟,小麦色面庞俊逸中透着几分硬朗,走路的步伐亦十分稳健,让他整个人都透着一股沉着的气质。
宁渊认出了那中年男子便是三公之一的景国公,目光接着便落到那青年身上,看了好一会儿,忽然间意识到了什么,手一抖,险些将端着的酒杯撒掉。
那是景逸?宁渊不可置信地看着走在景国公身边的那坚毅青年,还揉了揉眼睛,确定自己没有眼花后,他觉得更加不可思议了。
那的确是景逸的五官没错,可眼前这个沉着冷静的青年,哪里还和从前那个贪玩又纨绔的高门公子有半分关系,看来军队当真是个锻炼人的地方,不过是去待了几年,竟然会让一个软绵绵的贵公子如此脱胎换骨。
景逸或许也感觉到了宁渊的目光,顺着目光看过来,见到宁渊,他明显愣了一下,随即硬邦邦的脸上撤出了一丝笑容,但大概是介于景国公在场,并没有过来说话,而是随着自己的父亲到位置上坐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