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攻击机(8 / 1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av-8b于20世纪80年代服役,在机动性能、机载设备、武器配置、作战能力等多方面比“鹞”式(av-8a)有了大幅提升,曾为美国海军陆战队进行空中近距离支援的主要机种。

  在1991年空袭伊拉克的“沙漠风暴”行动中,86架av-8b成为美军最接近敌防线的攻击机,被布置在距离科威特海岸不足100千米的战舰上,一共出动了约3400架次、4300飞行小时,在多国部队突入伊拉克雷区等障碍地带时压制敌方炮兵,提供了出色掩护,出击成功率达到90%。

  垂直起降的先天不足

  大家不禁要问,既然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有如此奇妙的性能,为什么美国、德国在当年鉴定时期就放弃了继续研制?为什么没有成为当代先进战机的主流?答案当然是改型战机无法克服的“先天不足”。

  在已见的机型中,实现垂直/短距起降功能的核心还是依靠发动机向下喷气来托举飞机。这种方式直接而野蛮,产生巨大升力需要耗费大量燃料,随之而来的高速高温热气流也对喷气管、机体、甚至地面提出了严峻挑战,为此还要牺牲很多其他性能。例如,“鹞”式就牺牲了速度和航程。在“鹞”式年代,新型战机都已经突破了两倍音速,而“鹞”式只有其一半。更为难以接受的是,“鹞”式的起飞总重受到了很大限制。短距起飞时,“鹞”式最大起飞重量为10.4吨,最大载弹量为3.6吨,作战半径不到420千米。而垂直起飞模式下,最大起飞重量8.2吨,最大载弹量仅为2.3吨,挂弹后作战半径仅有92千米,这个数字简直小得不可思议。

  此外,起降本就是飞机驾驶过程中最危险的一步,而“鹞”式具有多种起降模式,需要对喷气口进行相应调节,因此在实践中操作难度非常大,稍有不慎便会坠毁,是一种著名的“索命”飞机。在英国皇家空军的105架“鹞”式中,就有24架因飞行员操作失误发生事故。美国海军陆战队最初引进的av-8a“鹞”式也多半因意外坠毁,发生了300多起非战争事故,45名飞行员丧生。一个“鹞”式中队刻薄地称其为“寡妇制造者”。后来,美军的改进型av-8b有了更高的安全性,但总体事故率仍高于美国同期其他军种攻击机或战斗机的事故率总和,配备和驾驶这种飞机对各方都是以一种挑战。

  遗憾的是,数十年的科技进步并没有使上述问题得到明显改观,因此,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也未能成为今天的主旋律。2010年12月,英国最后一架“鹞”式退役,美军的av-8b仍在服役之中,将逐渐被f-35“闪电”2取代。美国正在研制的x-50a“蜻蜓”旋转翼垂直起降试验机进展缓慢……然而,作为一种可用于实战性和独特性的新型飞机起降模式,“鹞”式无疑是航空史上的一个标志性战机。

  3.7 a-10“疣猪”:简约的“经济适用机”

  前面讲到,随着歼击机性能的突飞猛进,歼击机已经越来越多地担负起对地轰炸和对地攻击的功能,取代了很多过去攻击机所承担的任务。然而,在如今歼击机林立的时代里,有一种攻击机一直保持着自己的特色和地位,该机火力强、命中精度高,能有效攻击敌方坦克、装甲目标和重要火力点,因此成为美国空军现役唯一一种对地实施近距离火力支援的专用机种,这就是费尔柴德公司生产的a-10攻击机。

  不可貌相的“疣猪”

  在20世纪60年代,以苏联为首的华约国家非常重视装甲兵部队的建设,坦克装备水平已经超过了北约国家。而且经过越南战争,美国发现了f-4等新型歼击机巡航速度过快、留空时间不足等问题,在目标辨识、空中掩护等方面还不如老旧的40年代古董机。因此,美国于1966年提出研制一种专门攻击地面装甲目标的机型,具体要求包括短距起降性能好、反应灵活、超低空性能好、载弹量大、杀伤力强、生存力高、结构简单、维护便捷、价格低廉、作战半径大等。

  1972年5月,费尔柴德公司成功试飞a-10原型机,为了纪念该公司前身共和公司在二战期间的名机产品p-47“雷电”,a-10被命名为“雷电”2。a-10于1975年服役,1983年停产,共生产了713架。a-10总研制费用仅为4.23亿美元,单价也只有960万美元(1982财年),这与美军的f系列歼击机和b系列轰炸机相比,有着天壤之别。

  a-10长16.3米,高4.5米,翼展17.5米,机身短粗,机翼平直,机身上方靠近机尾处装有两台涡扇发动机,好像从后背伸出的两只大眼睛。乍一看去,a-10显得落后、笨拙,甚至丑陋,仿佛将战机拖回了二战时代,并由此得到绰号“疣猪”(一种非洲动物)。

  除了其貌不扬,a-10的各种参数也相当一般,如最大时速为740千米,与螺旋桨飞机处于同一档次,作战半径约1000千米,在当代战机中都不值一提。但在1989年,a-10被《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评为美国4种最为优秀的武器之一,主要标准是“优秀的武器必须有效、可靠,易于操纵、保养,价格便宜,可大量购买,使用时能满足战时需要,鼓舞士气,在战场上要能比敌方的武器更好地完成使命”。由此可见,最贵的武器往往并不是最好的或最合适的产品。

  超强实用性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