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轰炸机(4 / 18)
在盟军战机中,“蚊”式轰炸机是实现精确投弹打击的不二机型,经常用来攻击高价值点状目标或执行特种攻击任务。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司令部还专门成立了一支蚊式特种轰炸部队。通常情况下,一架“蚊”式挂载4枚227千克炸弹对重要军事目标实施集中攻击,轰炸效果经常好于重型战斗机。在1942年5月对德国科隆的“千机大轰炸”中,蚊式作为引导飞机,率先找到目标区并投掷燃烧弹,为后续轰炸机群提供指引。1942年9月25日,长途奔袭的“蚊”式准确炸毁了挪威首都奥斯陆市中心的德国盖世太保司令部大楼,附近的街区却丝毫未遭破坏。
1943年底,英国决定营救法国德占区亚眠监狱里的战俘,包括大量英军飞行员、重要情报员以及法国抵抗组织战士。计划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部分就是在监狱围墙上精准地炸出若干个缺口或大洞,供被关押人员能够迅速逃出,如果破洞不够大,只能摧毁整座监狱,玉石俱焚。在缺乏精确制导武器的二战时期,唯一能胜任该任务的就是“蚊”式轰炸机。1944年2月18日,19架“蚊”式轰炸机从英国机场起飞,跨越英吉利海峡,以超低空飞行抵达法国亚眠监狱,按计划在监狱围墙上炸开一个缺口,并炸毁了大门和德军看守人员的营房,250余位在押人员顺利逃出。
二战中,“蚊”式轰炸机还利用其高空高速的优势经常骚扰德军,令德军又气又恨却无可奈何。1943年1月31日上午,德军准备在柏林举行阅兵式,戈林正要演讲时,英国的“蚊”式从天空飞过,虽然没有投弹,阅兵式也被迫取消。改为下午的阅兵式又被“蚊”式的不期而至再度取消,令德国空军颜面扫地。后来,“蚊”式经常在夜间到德军空域转悠,骗得的防空警报不仅让德国防空应接不暇,还大大降低了军工企业的工作效率。
除了出众的性能,“蚊”式轰炸机的战斗效率也可圈可点。1944年,盟军派出大量轰炸机摧毁德军v-1和v-2导弹发射阵地。据统计,平均每摧毁一个德军阵地,美国b-25轰炸机需要投掷219吨炸弹,b-26需要投掷182吨炸弹,而“蚊”式只需要投掷39.8吨炸弹。在二战中,英国出动了近40000架次“蚊”式,仅被击落254架,战损率为0.63%,不到普通轰炸机的1/3,是英国皇家空军生存率最高的轰炸机。
“蚊”式轰炸机各改型共生产了近8000架,但由于木质结构较为脆弱,目前只有为数不多的“蚊”式保存下来。“蚊”式用战绩证明了自己超过全金属战机的卓越品质,也极大缓解了战时的物资和人员压力,充分肯定了德哈维兰独特的设计理念,不仅是木质战机的骄傲,更是航空史上的传奇。
“蚊”式之父:德哈维兰
德哈维兰是英国著名飞机设计师和企业家。他于1882年7月27日出生于英国白金汉郡的海威科姆,26岁时开始设计飞机,28岁时进入英国气球军工厂任设计师和试飞员,一战期间研制了dh系列军用机,成为英国的主力作战飞机,其中dh-4是一款非常成功的轰炸机和侦察机,速度甚至超过了德国当时的歼击机。
1920年,德哈维兰收购了陷入困境的airco公司,更名为德哈维兰飞机公司,推出了“蛾”系列轻型运输机。“蛾”易于驾驶,轻便耐用,其发展型现在仍在一些航空俱乐部飞行,而1930年推出的“虎蛾”则成为英国皇家空军主要教练机,至今还在使用。二战爆发前夕,德哈维兰公司开始关注大飞机研制,推出了dh-72远程重型轰炸机以及dh.91“信天翁”、dh.95“火烈鸟”四发运输机等。不幸的是,为民用航空设计的大型运输机因随之而来的二战被迫下马,整个公司转为军用。
二战期间,最为人称道的产品莫过于充满传奇色彩的“蚊”式木质多用途轰炸机,德哈维兰以其独特的远见卓识和出众的设计才华使“蚊”式在林立的全金属战机中独树一帜,成为战功赫赫的一代名机。期间,德哈维兰已经开始研制喷气式飞机,于二战末期推出了dh.100“吸血鬼”喷气式战斗机。dh.100外形独特,性能先进,被称为“飞行童车”。“吸血鬼”未在二战期间形成战斗力,但战后曾在英国、瑞典、澳大利亚等多国服役,成为第一批军用喷气式战斗机之一。
1949年,德哈维兰研制出世界上第一种喷气式客机dh106“彗星”号,时速达到800千米,飞行高度达到12000米,引起全世界震动,也成为二战后欧洲航空业的代表名作。“彗星”于1952年5月2日开辟了人类第一条喷气式客机航线,一度独领风骚。然而,和诸多新生事物一样,“彗星”号问题频出,此后的2年间,6架“彗星”出现问题,更是连续发生数起机毁人亡的大空难。经过分析,航空专家了解到这是客机增压舱导致的机身金属疲劳所致,因此,“机身寿命”和“疲劳学”成为了航空词汇。相关问题在1958年的“彗星”4得到解决,但此时,国力雄厚的美国已经推出了多款实用型客机,“彗星”光芒难以重现。尽管如此,作为喷气式飞机的先驱之一,“彗星”的发展过程对飞机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此外,德哈维兰公司还研制了火光系列空空导弹、蓝光战略导弹等,后者成为了欧洲第一种运载火箭。1959年,德哈维兰公司被兼并。1965年5月21日,德哈维兰逝世于英国哈特菲尔德。鉴于德哈维兰对英国航空工业的重大贡献,他于1944年被授予爵士,1962年获得英国颁发的功勋奖章。
2.4 96陆攻与一式陆攻:东南亚刽子手
20世纪30年代,日本航空工业并不发达,一般都是对西方新机进行拆卸仿制,似乎并不具备制造远程全金属大飞机的实力。但在强大的军事压力下,日本三菱公司不仅独立完成了设计,还专门研制了新型大功率发动机,其成功令西方国家感到震惊,成为日本飞机制造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标志。
远程重炮手
96陆攻即96式陆上攻击机,盟国称为“内尔”,于1937年投入战场,是远东地区最早的战略轰炸机,前后共生产了1000余架。该机长16.5米,高3.7米,翼展25米,最高时速348千米,升限将近1万米。其背部有2个可收回炮塔,腹部有1个可收回炮塔,背部和腹部各有1挺7.7毫米机枪,可携带一枚800千克鱼雷或炸弹。
↑返回顶部↑
1943年底,英国决定营救法国德占区亚眠监狱里的战俘,包括大量英军飞行员、重要情报员以及法国抵抗组织战士。计划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部分就是在监狱围墙上精准地炸出若干个缺口或大洞,供被关押人员能够迅速逃出,如果破洞不够大,只能摧毁整座监狱,玉石俱焚。在缺乏精确制导武器的二战时期,唯一能胜任该任务的就是“蚊”式轰炸机。1944年2月18日,19架“蚊”式轰炸机从英国机场起飞,跨越英吉利海峡,以超低空飞行抵达法国亚眠监狱,按计划在监狱围墙上炸开一个缺口,并炸毁了大门和德军看守人员的营房,250余位在押人员顺利逃出。
二战中,“蚊”式轰炸机还利用其高空高速的优势经常骚扰德军,令德军又气又恨却无可奈何。1943年1月31日上午,德军准备在柏林举行阅兵式,戈林正要演讲时,英国的“蚊”式从天空飞过,虽然没有投弹,阅兵式也被迫取消。改为下午的阅兵式又被“蚊”式的不期而至再度取消,令德国空军颜面扫地。后来,“蚊”式经常在夜间到德军空域转悠,骗得的防空警报不仅让德国防空应接不暇,还大大降低了军工企业的工作效率。
除了出众的性能,“蚊”式轰炸机的战斗效率也可圈可点。1944年,盟军派出大量轰炸机摧毁德军v-1和v-2导弹发射阵地。据统计,平均每摧毁一个德军阵地,美国b-25轰炸机需要投掷219吨炸弹,b-26需要投掷182吨炸弹,而“蚊”式只需要投掷39.8吨炸弹。在二战中,英国出动了近40000架次“蚊”式,仅被击落254架,战损率为0.63%,不到普通轰炸机的1/3,是英国皇家空军生存率最高的轰炸机。
“蚊”式轰炸机各改型共生产了近8000架,但由于木质结构较为脆弱,目前只有为数不多的“蚊”式保存下来。“蚊”式用战绩证明了自己超过全金属战机的卓越品质,也极大缓解了战时的物资和人员压力,充分肯定了德哈维兰独特的设计理念,不仅是木质战机的骄傲,更是航空史上的传奇。
“蚊”式之父:德哈维兰
德哈维兰是英国著名飞机设计师和企业家。他于1882年7月27日出生于英国白金汉郡的海威科姆,26岁时开始设计飞机,28岁时进入英国气球军工厂任设计师和试飞员,一战期间研制了dh系列军用机,成为英国的主力作战飞机,其中dh-4是一款非常成功的轰炸机和侦察机,速度甚至超过了德国当时的歼击机。
1920年,德哈维兰收购了陷入困境的airco公司,更名为德哈维兰飞机公司,推出了“蛾”系列轻型运输机。“蛾”易于驾驶,轻便耐用,其发展型现在仍在一些航空俱乐部飞行,而1930年推出的“虎蛾”则成为英国皇家空军主要教练机,至今还在使用。二战爆发前夕,德哈维兰公司开始关注大飞机研制,推出了dh-72远程重型轰炸机以及dh.91“信天翁”、dh.95“火烈鸟”四发运输机等。不幸的是,为民用航空设计的大型运输机因随之而来的二战被迫下马,整个公司转为军用。
二战期间,最为人称道的产品莫过于充满传奇色彩的“蚊”式木质多用途轰炸机,德哈维兰以其独特的远见卓识和出众的设计才华使“蚊”式在林立的全金属战机中独树一帜,成为战功赫赫的一代名机。期间,德哈维兰已经开始研制喷气式飞机,于二战末期推出了dh.100“吸血鬼”喷气式战斗机。dh.100外形独特,性能先进,被称为“飞行童车”。“吸血鬼”未在二战期间形成战斗力,但战后曾在英国、瑞典、澳大利亚等多国服役,成为第一批军用喷气式战斗机之一。
1949年,德哈维兰研制出世界上第一种喷气式客机dh106“彗星”号,时速达到800千米,飞行高度达到12000米,引起全世界震动,也成为二战后欧洲航空业的代表名作。“彗星”于1952年5月2日开辟了人类第一条喷气式客机航线,一度独领风骚。然而,和诸多新生事物一样,“彗星”号问题频出,此后的2年间,6架“彗星”出现问题,更是连续发生数起机毁人亡的大空难。经过分析,航空专家了解到这是客机增压舱导致的机身金属疲劳所致,因此,“机身寿命”和“疲劳学”成为了航空词汇。相关问题在1958年的“彗星”4得到解决,但此时,国力雄厚的美国已经推出了多款实用型客机,“彗星”光芒难以重现。尽管如此,作为喷气式飞机的先驱之一,“彗星”的发展过程对飞机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此外,德哈维兰公司还研制了火光系列空空导弹、蓝光战略导弹等,后者成为了欧洲第一种运载火箭。1959年,德哈维兰公司被兼并。1965年5月21日,德哈维兰逝世于英国哈特菲尔德。鉴于德哈维兰对英国航空工业的重大贡献,他于1944年被授予爵士,1962年获得英国颁发的功勋奖章。
2.4 96陆攻与一式陆攻:东南亚刽子手
20世纪30年代,日本航空工业并不发达,一般都是对西方新机进行拆卸仿制,似乎并不具备制造远程全金属大飞机的实力。但在强大的军事压力下,日本三菱公司不仅独立完成了设计,还专门研制了新型大功率发动机,其成功令西方国家感到震惊,成为日本飞机制造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标志。
远程重炮手
96陆攻即96式陆上攻击机,盟国称为“内尔”,于1937年投入战场,是远东地区最早的战略轰炸机,前后共生产了1000余架。该机长16.5米,高3.7米,翼展25米,最高时速348千米,升限将近1万米。其背部有2个可收回炮塔,腹部有1个可收回炮塔,背部和腹部各有1挺7.7毫米机枪,可携带一枚800千克鱼雷或炸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