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轰炸机(16 / 18)
图-160“白天鹅”的命运不禁令人慨叹。任何顶尖武器系统的背后都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稳定的政治环境来保障,这也是冷战期间苏联在与美国的军备竞赛中从不相上下到紧追不舍、逐渐显得力不从心、最终全面落后的根本原因。
2.13 b-2“幽灵”:傲视群雄的贵族战机
20世纪70年代,美苏冷战如火如荼,苏联大力发展各种中远程防空导弹和高空高速国土防空战斗机,美国的“镇宅之宝”b-52难以穿越苏联严密的防空网。为了能隐秘地进入苏联领空进行突击,美国决定开发一种具有隐身性能的洲际战略轰炸机。
秘密揭开
最初,美国秘密地资助了两种战略轰炸机的研制,也就是洛克希德-罗克韦尔团队的b-1b和诺斯罗普-波音-沃特-通用团队的b-2。到了1981年10月,美国空军宣布b-2获胜。经过多年的修改和定型,1989年7月,b-2首次完成飞行。1997年,首批6架b-2服役。
除了前后长达20年的研制时间,b-2也是全球最贵的军用飞机,总研制费用高达444亿美元,单价高达28亿美元,甚至超过同等重量的黄金。b-2也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保密程度最高的武器研制项目,仅次于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据说,安全保密费用也高达20亿美元。诺斯罗普公司更是在洛杉矶郊区购置了一个没有窗户的保密工厂,外部采用特制金属板进行电子屏蔽,所有人员都要经过测谎检查,甚至美国国会议员中也只有8名了解其细节。苏联的各种间谍活动都没有掌握其具体数据,更为即将出现的产品增添了浓浓的神秘色彩。
1988年11月23日上午,在美国一个戒备森严的空军研究基地里,全副武装的警卫和数十条警犬看守着一个巨大的厂房,500余位应邀前来的空军、政要和记者们都伸长了脖子,死死地盯着厂房的大门,期待着传说中当今世界上最优秀的轰炸机。
当两扇钢铁大门终于缓缓拉开的时候,人们都惊呆了,眼前出现的完全是一种无法与飞机联系起来的怪物。它只有机翼,没有传统的机身、尾翼或方向舵,全身五颜六色,不伦不类,仿佛是一只巨大的黑蝙蝠或是科幻世界里的飞碟。正是这种这种奇异的飞行器具有b-52的惊人载弹量、f-15的精确打击能力以及f-117的隐身突防能力,是目前唯一一款隐身战略轰炸机,也是现役军机中独一无二的飞翼式飞机。
超级隐身能力
b-2长21米,高5.2米,翼展54.3米,空重近50吨,最大起飞重量超过180吨。驾驶舱、机身、机翼完全融为一体,没有尾翼,后面有三个锯齿状的突出部,看上去像是一只飞镖。从平面图来看,该机几乎是一个“w”状三角形,12条平行的直线组成机身轮廓。b-2之所以长得如此奇怪,主要是为了实现隐身。在这一点上,b-2和f-117有类似之处,但b-2则显得更加简洁和流畅。虽然很多细节至今仍处于机密状态,但b-2已经为人所知的隐身机制已经代表了当今航空的最高水平。
b-2主梁和发动机舱使用钛合金,其余部分由碳纤维和石墨等复合材料构成,机身部件采用高压压铸而非铆钉拼接,并涂有吸波能力较好的灰色和淡蓝色涂料。机腹起落架舱门、座舱等位置进行了等离子隐身,电离空气等介质产生等离子体云,直接吸收或改变雷达波,其携带的主动有源对消系统还能主动发射电磁波来消除照射在其机体上的雷达能量。
b-2飞翼的前后缘采用玻璃纤维等混合织物,表面涂敷一层含少量镍钴铁氧体的雷达吸波涂料,可间接衰减电磁波;内层设有六角形蜂窝夹心结构,夹心壁上涂覆铁氧体等吸波涂层材料,内腔封闭有可吸收电磁波的易电离介质。经过层层拦截,波照射到飞翼的雷达波先在表面吸收一部分,再进入六角蜂窝夹心结构继续衰减。
同时,b-2没有垂直尾翼等突出物,也不设武器外挂点,所有武器全部置于机腹弹仓内。凸起的驾驶舱表面圆润顺滑,掺有金属粉末的座舱玻璃使雷达波既无法穿透舱体,也不会反射回去。4台大功率涡扇发动机也都安装在机舱内,扁平的进气口位于机翼上表面,并远离机翼前缘,上方的雷达波很难探测到发动机,下方的雷达波更加无能为力。
此外,b-2的v形发动机喷口深埋在机翼之内,呈宽扁蜂巢状,雷达波只能进不能出,而且发动机引入机翼表面冷空气的气流混合器,能持续降低发动机室外层温度,从而有效躲避敌方的红外探测。飞机尾部装有导流系统,能把冷空气和发动机排出的热气混合在一起,并在尾气中加入氯氟硫酸,避免尾迹的形成。
经过全方位隐身保护,即使是高分辨率雷达也很难发现b-2,其雷达反射截面积仅为b-52的千分之一,一般为0.1平方米,有时甚至可以低到0.001平方米,在雷达屏幕上的反射信号很难与一只小鸟区别开来。
↑返回顶部↑
2.13 b-2“幽灵”:傲视群雄的贵族战机
20世纪70年代,美苏冷战如火如荼,苏联大力发展各种中远程防空导弹和高空高速国土防空战斗机,美国的“镇宅之宝”b-52难以穿越苏联严密的防空网。为了能隐秘地进入苏联领空进行突击,美国决定开发一种具有隐身性能的洲际战略轰炸机。
秘密揭开
最初,美国秘密地资助了两种战略轰炸机的研制,也就是洛克希德-罗克韦尔团队的b-1b和诺斯罗普-波音-沃特-通用团队的b-2。到了1981年10月,美国空军宣布b-2获胜。经过多年的修改和定型,1989年7月,b-2首次完成飞行。1997年,首批6架b-2服役。
除了前后长达20年的研制时间,b-2也是全球最贵的军用飞机,总研制费用高达444亿美元,单价高达28亿美元,甚至超过同等重量的黄金。b-2也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保密程度最高的武器研制项目,仅次于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据说,安全保密费用也高达20亿美元。诺斯罗普公司更是在洛杉矶郊区购置了一个没有窗户的保密工厂,外部采用特制金属板进行电子屏蔽,所有人员都要经过测谎检查,甚至美国国会议员中也只有8名了解其细节。苏联的各种间谍活动都没有掌握其具体数据,更为即将出现的产品增添了浓浓的神秘色彩。
1988年11月23日上午,在美国一个戒备森严的空军研究基地里,全副武装的警卫和数十条警犬看守着一个巨大的厂房,500余位应邀前来的空军、政要和记者们都伸长了脖子,死死地盯着厂房的大门,期待着传说中当今世界上最优秀的轰炸机。
当两扇钢铁大门终于缓缓拉开的时候,人们都惊呆了,眼前出现的完全是一种无法与飞机联系起来的怪物。它只有机翼,没有传统的机身、尾翼或方向舵,全身五颜六色,不伦不类,仿佛是一只巨大的黑蝙蝠或是科幻世界里的飞碟。正是这种这种奇异的飞行器具有b-52的惊人载弹量、f-15的精确打击能力以及f-117的隐身突防能力,是目前唯一一款隐身战略轰炸机,也是现役军机中独一无二的飞翼式飞机。
超级隐身能力
b-2长21米,高5.2米,翼展54.3米,空重近50吨,最大起飞重量超过180吨。驾驶舱、机身、机翼完全融为一体,没有尾翼,后面有三个锯齿状的突出部,看上去像是一只飞镖。从平面图来看,该机几乎是一个“w”状三角形,12条平行的直线组成机身轮廓。b-2之所以长得如此奇怪,主要是为了实现隐身。在这一点上,b-2和f-117有类似之处,但b-2则显得更加简洁和流畅。虽然很多细节至今仍处于机密状态,但b-2已经为人所知的隐身机制已经代表了当今航空的最高水平。
b-2主梁和发动机舱使用钛合金,其余部分由碳纤维和石墨等复合材料构成,机身部件采用高压压铸而非铆钉拼接,并涂有吸波能力较好的灰色和淡蓝色涂料。机腹起落架舱门、座舱等位置进行了等离子隐身,电离空气等介质产生等离子体云,直接吸收或改变雷达波,其携带的主动有源对消系统还能主动发射电磁波来消除照射在其机体上的雷达能量。
b-2飞翼的前后缘采用玻璃纤维等混合织物,表面涂敷一层含少量镍钴铁氧体的雷达吸波涂料,可间接衰减电磁波;内层设有六角形蜂窝夹心结构,夹心壁上涂覆铁氧体等吸波涂层材料,内腔封闭有可吸收电磁波的易电离介质。经过层层拦截,波照射到飞翼的雷达波先在表面吸收一部分,再进入六角蜂窝夹心结构继续衰减。
同时,b-2没有垂直尾翼等突出物,也不设武器外挂点,所有武器全部置于机腹弹仓内。凸起的驾驶舱表面圆润顺滑,掺有金属粉末的座舱玻璃使雷达波既无法穿透舱体,也不会反射回去。4台大功率涡扇发动机也都安装在机舱内,扁平的进气口位于机翼上表面,并远离机翼前缘,上方的雷达波很难探测到发动机,下方的雷达波更加无能为力。
此外,b-2的v形发动机喷口深埋在机翼之内,呈宽扁蜂巢状,雷达波只能进不能出,而且发动机引入机翼表面冷空气的气流混合器,能持续降低发动机室外层温度,从而有效躲避敌方的红外探测。飞机尾部装有导流系统,能把冷空气和发动机排出的热气混合在一起,并在尾气中加入氯氟硫酸,避免尾迹的形成。
经过全方位隐身保护,即使是高分辨率雷达也很难发现b-2,其雷达反射截面积仅为b-52的千分之一,一般为0.1平方米,有时甚至可以低到0.001平方米,在雷达屏幕上的反射信号很难与一只小鸟区别开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