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轰炸机(13 / 18)
先进的失败者t-4
t-4在远程战略轰炸机的竞标中输给了图-22m,但不得不说,苏霍伊设计局的t-4(也称苏-100)在理念、技术和性能上都是具有革命性的。
其实,研制大飞机并不是苏霍伊设计局的强项,但设计团队还是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无限创意。t-4长44.5米,高11.2米,翼展22米,与美国的b-1b轰炸机差不多,其最标致性的体征就是驾驶舱可前向下弯曲的圆锥形机头,在起降或停放时能为飞行员提供更好的视野。
该机采用的涡喷发动机刚刚由雷宾斯克设计局研制完成,是当时世界上推力最大的发动机,使得t-4最大起飞重量高达114吨,可以3000~3200千米的时速在2万米以上高空飞行。这是苏联第一种能以3倍音速飞行的大型轰炸机,也被誉为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轰炸机。此外,该机还采用了钛合金和高强度钢焊接机体,电传操作系统等多种世界领先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因此性能非常突出,这对于很少涉足大飞机的苏霍伊设计局是非常难得的成绩,相关积累对后来研制米格-25等高速飞机起到了重要作用。
t-4原型机于1972年首次升空,最后暴露出两个致命的问题:一是载弹量低,只能挂2枚导弹;二是造价太高,这和苏联在武器研制方面的惯有思路完全相反,因此最终遭到枪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渐渐忘却了t-4,其原型机现陈列于莫尼诺空军航空博物馆。苏霍伊设计局此后也很少涉足大飞机,仍旧专心致志地研制歼击机。
2.11 f-117“夜鹰”:隐身怪物
f-117是人类第一种实用性隐身轰炸机。它外形怪异,甚至可以说不可思议,但它成功地运用了各种隐身方法,是隐身战机世界的开山之作和航空史上一座永恒的里程碑。
天外来客
1990年4月21日,15万名记者和普通民众聚集在美国内利斯空军基地。黑压压的人群接踵摩肩,翘首等待,只为了亲眼目睹一种传闻已久的神秘飞机。该传闻始于1986年7月11日,谢古埃亚森林发生了面积高达61公顷(1公顷=1万平方米)的大火。据目击者说,这是因为一架“外形古怪”的飞机坠入森林所致。然而事发后,美国空军立即将这一地区封闭,严禁任何外人进入。美国空军研制秘密武器的传闻不胫而走。
按说已经研制了诸多高端武器的美国不必如此低调,但这架飞机的保密措施的确超出了过去所有研发计划。美国为此建立了一个新基地。每周,飞行员、地勤人员需要乘专机来到荒无人烟的训练场所,周末还要正常生活以掩人耳目。在开始的数年间,飞机出库、飞行员训练都必须在夜间进行,直至接连发生坠机事故,数名飞行员死亡,美国才不得不将训练改到白天。直到1988年,美国国防部才首次承认了传说中的隐身飞机是存在的。
当它最终现身时,现场所有人都惊呆了。映入眼帘的是一只巨大的黑色怪鸟,机头和机翼完全连在一起,上面托起了金字塔形状的机身,前面有两个装着栅栏的长方形进气口,塔尖上的几扇小窗里坐着驾驶员……这几乎颠覆了过去众多飞机的设计,连曾经驾驶过该机的飞行员威廉帕克都说:“它看上去真的就像从外星球来的什么怪物……从空气动力的角度看,它看上去根本就不像能飞行的东西。”
这只令人瞠目结舌的诡异怪鸟就是大名鼎鼎的f-117“夜鹰”。而它的造型之所以如此奇特,只为了实现一种开天辟地的新功能—隐身。
“夜鹰”隐身之法
f-117由美国洛克希德公司研制,该公司在隐身飞机方面已经具有雄厚的技术积累,1978年开始攻关,1981年6月试飞了原型机,1983年10月开始装备部队。所谓“隐身”,当然并不是像空气一样被人“视而不见”,而是让各种遥感仪器难以捕捉到飞机的存在,包括雷达探测、红外探测、光学探测、声波探测等多种方式。为此,隐身飞机需要针对各种探测方式一招一招地拆解。
雷达是发现高空飞机的主要仪器,也是隐身飞机的“头号敌人”。它将电磁波辐射出去,再根据接收物体的反射电磁波情况判断对方具体情况。为了让雷达发射出的电磁波无法反射回去或使回波无法反映真实信息,飞机在外形上要尽量回避垂直于入射波的平面或与雷达入射方向成直角的缝隙和边缘,少使用尖锐的边缘,最好用菱形或无尖锐边缘的凹面等设计。f-117的奇怪形状也是因此所致。该机通体都是由垂直平板构成的平面多棱角体,从驾驶舱一直排列到机翼,仿佛一颗大钻石,几乎找不到任何曲线和曲面。整个飞机也没有其他突出物,减速板被取消,武器全部内置在机体内,伸缩式通信天线平时也在机身内部,这些设计使入射的雷达波大多散射到其他方向,反射回接收器的波束又弱又少,仅能形成瞬时闪烁的微弱回波。
↑返回顶部↑
t-4在远程战略轰炸机的竞标中输给了图-22m,但不得不说,苏霍伊设计局的t-4(也称苏-100)在理念、技术和性能上都是具有革命性的。
其实,研制大飞机并不是苏霍伊设计局的强项,但设计团队还是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无限创意。t-4长44.5米,高11.2米,翼展22米,与美国的b-1b轰炸机差不多,其最标致性的体征就是驾驶舱可前向下弯曲的圆锥形机头,在起降或停放时能为飞行员提供更好的视野。
该机采用的涡喷发动机刚刚由雷宾斯克设计局研制完成,是当时世界上推力最大的发动机,使得t-4最大起飞重量高达114吨,可以3000~3200千米的时速在2万米以上高空飞行。这是苏联第一种能以3倍音速飞行的大型轰炸机,也被誉为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轰炸机。此外,该机还采用了钛合金和高强度钢焊接机体,电传操作系统等多种世界领先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因此性能非常突出,这对于很少涉足大飞机的苏霍伊设计局是非常难得的成绩,相关积累对后来研制米格-25等高速飞机起到了重要作用。
t-4原型机于1972年首次升空,最后暴露出两个致命的问题:一是载弹量低,只能挂2枚导弹;二是造价太高,这和苏联在武器研制方面的惯有思路完全相反,因此最终遭到枪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渐渐忘却了t-4,其原型机现陈列于莫尼诺空军航空博物馆。苏霍伊设计局此后也很少涉足大飞机,仍旧专心致志地研制歼击机。
2.11 f-117“夜鹰”:隐身怪物
f-117是人类第一种实用性隐身轰炸机。它外形怪异,甚至可以说不可思议,但它成功地运用了各种隐身方法,是隐身战机世界的开山之作和航空史上一座永恒的里程碑。
天外来客
1990年4月21日,15万名记者和普通民众聚集在美国内利斯空军基地。黑压压的人群接踵摩肩,翘首等待,只为了亲眼目睹一种传闻已久的神秘飞机。该传闻始于1986年7月11日,谢古埃亚森林发生了面积高达61公顷(1公顷=1万平方米)的大火。据目击者说,这是因为一架“外形古怪”的飞机坠入森林所致。然而事发后,美国空军立即将这一地区封闭,严禁任何外人进入。美国空军研制秘密武器的传闻不胫而走。
按说已经研制了诸多高端武器的美国不必如此低调,但这架飞机的保密措施的确超出了过去所有研发计划。美国为此建立了一个新基地。每周,飞行员、地勤人员需要乘专机来到荒无人烟的训练场所,周末还要正常生活以掩人耳目。在开始的数年间,飞机出库、飞行员训练都必须在夜间进行,直至接连发生坠机事故,数名飞行员死亡,美国才不得不将训练改到白天。直到1988年,美国国防部才首次承认了传说中的隐身飞机是存在的。
当它最终现身时,现场所有人都惊呆了。映入眼帘的是一只巨大的黑色怪鸟,机头和机翼完全连在一起,上面托起了金字塔形状的机身,前面有两个装着栅栏的长方形进气口,塔尖上的几扇小窗里坐着驾驶员……这几乎颠覆了过去众多飞机的设计,连曾经驾驶过该机的飞行员威廉帕克都说:“它看上去真的就像从外星球来的什么怪物……从空气动力的角度看,它看上去根本就不像能飞行的东西。”
这只令人瞠目结舌的诡异怪鸟就是大名鼎鼎的f-117“夜鹰”。而它的造型之所以如此奇特,只为了实现一种开天辟地的新功能—隐身。
“夜鹰”隐身之法
f-117由美国洛克希德公司研制,该公司在隐身飞机方面已经具有雄厚的技术积累,1978年开始攻关,1981年6月试飞了原型机,1983年10月开始装备部队。所谓“隐身”,当然并不是像空气一样被人“视而不见”,而是让各种遥感仪器难以捕捉到飞机的存在,包括雷达探测、红外探测、光学探测、声波探测等多种方式。为此,隐身飞机需要针对各种探测方式一招一招地拆解。
雷达是发现高空飞机的主要仪器,也是隐身飞机的“头号敌人”。它将电磁波辐射出去,再根据接收物体的反射电磁波情况判断对方具体情况。为了让雷达发射出的电磁波无法反射回去或使回波无法反映真实信息,飞机在外形上要尽量回避垂直于入射波的平面或与雷达入射方向成直角的缝隙和边缘,少使用尖锐的边缘,最好用菱形或无尖锐边缘的凹面等设计。f-117的奇怪形状也是因此所致。该机通体都是由垂直平板构成的平面多棱角体,从驾驶舱一直排列到机翼,仿佛一颗大钻石,几乎找不到任何曲线和曲面。整个飞机也没有其他突出物,减速板被取消,武器全部内置在机体内,伸缩式通信天线平时也在机身内部,这些设计使入射的雷达波大多散射到其他方向,反射回接收器的波束又弱又少,仅能形成瞬时闪烁的微弱回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