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歼击机/战斗机(19 / 28)
大韩航空再遭毒手
在击伤韩国客机后,苏-15名声大震,一时间成为国际舆论焦点。然而此波未平,苏-15就以另一次惊世骇俗的表演彻底震撼了整个世界。
北京时间1983年8月31日中午11时50分,又是大韩航空,一架执飞007航班的波音-747-200b客机从纽约起飞,先到美国阿拉斯加加油,再向西南方向斜穿白令海抵达首尔。其中,后半段是从北美横跨北太平洋到亚洲的5条航线中距离最短的一条,但该航线紧挨苏联,距离苏联领空最近处不足30千米,而且是苏联的绝密军事管理区,包括部署大量战略导弹试验设施“、逆火”轰炸机基地、核潜艇基地的堪察加半岛以及部署6个空军基地和2批雷达电子警戒探测设施的萨哈林岛。在民航机航行图上,苏联领土及领空均用醒目的蓝道标出,属于绝对禁区。
可不知为何,这架007航班在离开阿拉斯加后,又鬼使神差地偏离了航路,本应从堪察加半岛南边绕过,却向北冲入了堪察加。这当然被苏军防空雷达所捕获。苏军8架米格-23和苏-15立即起飞拦截,但未找到目标。于是,007航班径直向前飞到了萨哈林岛上空,眼看就要抵达苏联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所在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忍无可忍的苏军又紧急起飞了16架米格-23和苏-15,于2时05分找到了007航班。这架美式飞机对于苏军的雷达锁定毫无反应。20分钟后,两枚aa-3型“阿纳布”导弹从一架苏-15翼下齐刷刷地飞向007航班。韩机应声而落,机上269名乘客和机组人员无一生还,其中包括美国众议员劳伦斯麦克唐纳。
这回掀起的国际巨浪已经无法用轩然大波来形容了,而背后的谜团更是匪夷所思。当时执飞的千炳寅机长是驾驶技艺高超的韩国空军退役上校,飞行经验超过1万小时,曾飞过总统专机。偏离航路时使用的是自引导飞行模式,先进的惯性导航系统能保证飞机在茫茫大海中都不会轻易迷航或偏航。更有甚者,在飞机被击落前10分钟,千炳寅机长还在与日本成田机场管制塔联系,报告自己在北海道以南185千米,但此时日方雷达已经发现该机在北海道以北185千米,却未进行警告。
苏联认为韩国飞机屡屡迷航至苏军重要军事基地上空根本无法解释,如此间谍活动理应受到打击,因此拒绝道歉,而且振振有词地指控北约经常用韩国民用客机做掩护对苏联实施侦察。事发时,一架美国侦察机rc-135就在007航班附近飞行了10分钟。苏军飞行员发射了曳光弹而对方没有反应,因此坚信苏-15打掉的是rc-135而非民用客机。西方国家则反驳波音747飞机与rc-135体积明显不同,在雷达信号上和肉眼观测上都很容易辨认,而且苏军经常和rc-135过招,绝不可能看错,至于是否有rc-135在事发时同时出现,美国则闭口不谈。
可惜,遇难飞机的黑匣子始终没有找到,真相又成了无解之谜,美苏冷战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苏-15作为“民航杀手”而在航空史上写下了独特而浓重的一笔。
由于苏-15的长期雪藏和“民航杀手”名声,退役后,西方博物馆开出高价购买机体,甚至打算将其作为镇馆之宝。面对金钱诱惑,有苏联军官也曾试图非法偷运出境,结果以失败告终,自己也被送上军事法庭。2014年2月,俄罗斯重新夺回克里米亚半岛时,在贝尔贝克基地还发现了几架报废的苏-15。
1.16 法兰西传奇“幻影”3
在二战后的军事飞机领域,美国、苏联/俄罗斯都依靠自己强大的国力展开了你追我逐的军备竞赛。在超级“大佬”的竞争中,其他国家几乎只有模仿追随的脚步而鲜有创新超越的能力。但法国的“幻影”战斗机却独树一帜,成为二流军事国家研制的一流军事精品,为法国赢得了“航空领域第三极”的荣誉。
战后新生
其实,法国的航空工业在二战时期遭遇了毁灭性的重创。由于法国本土长期沦陷,飞机制造厂几乎都被关闭或拆除,人才也在战火中大量流失。然而二战结束后,法国航空的崛起速度也令人震惊,在美、苏两国研制第一代、第二代喷气式战斗机的时候,法国的进度也没有落后多少。其中,达索公司的“飓风”、“神秘”、“超级神秘”等战机相继问世并参加了多次局部战争,其良好的战场表现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达索公司也成为欧洲最具实力的军用飞机制造厂商之一,并推出了其代表作“幻影”系列战机。
“幻影”家族的历史要追溯到1952年法国对新型国产战斗机的需求。根据空军的研制标准,达索公司于1955年推出了“幻影”1,速度达到1.3马赫,但“幻影”1机体太小,只能挂载1枚空空导弹,于是,达索公司在此基础上研制了“幻影”2和“幻影”3,其中最具突破性和实战力的就是“幻影”3。“幻影”3于1958年10月突破了两倍音速,成为欧洲第一架两倍音速战斗机,也是美苏以外第一个研制出二代战机的国家。
空中艺术品
富有艺术气息的法国人所打造的“幻影”3同样充满了想象力。它简洁而美观的无尾三角翼成为“幻影”区别于同时代所有战斗机的独特标志。
↑返回顶部↑
在击伤韩国客机后,苏-15名声大震,一时间成为国际舆论焦点。然而此波未平,苏-15就以另一次惊世骇俗的表演彻底震撼了整个世界。
北京时间1983年8月31日中午11时50分,又是大韩航空,一架执飞007航班的波音-747-200b客机从纽约起飞,先到美国阿拉斯加加油,再向西南方向斜穿白令海抵达首尔。其中,后半段是从北美横跨北太平洋到亚洲的5条航线中距离最短的一条,但该航线紧挨苏联,距离苏联领空最近处不足30千米,而且是苏联的绝密军事管理区,包括部署大量战略导弹试验设施“、逆火”轰炸机基地、核潜艇基地的堪察加半岛以及部署6个空军基地和2批雷达电子警戒探测设施的萨哈林岛。在民航机航行图上,苏联领土及领空均用醒目的蓝道标出,属于绝对禁区。
可不知为何,这架007航班在离开阿拉斯加后,又鬼使神差地偏离了航路,本应从堪察加半岛南边绕过,却向北冲入了堪察加。这当然被苏军防空雷达所捕获。苏军8架米格-23和苏-15立即起飞拦截,但未找到目标。于是,007航班径直向前飞到了萨哈林岛上空,眼看就要抵达苏联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所在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忍无可忍的苏军又紧急起飞了16架米格-23和苏-15,于2时05分找到了007航班。这架美式飞机对于苏军的雷达锁定毫无反应。20分钟后,两枚aa-3型“阿纳布”导弹从一架苏-15翼下齐刷刷地飞向007航班。韩机应声而落,机上269名乘客和机组人员无一生还,其中包括美国众议员劳伦斯麦克唐纳。
这回掀起的国际巨浪已经无法用轩然大波来形容了,而背后的谜团更是匪夷所思。当时执飞的千炳寅机长是驾驶技艺高超的韩国空军退役上校,飞行经验超过1万小时,曾飞过总统专机。偏离航路时使用的是自引导飞行模式,先进的惯性导航系统能保证飞机在茫茫大海中都不会轻易迷航或偏航。更有甚者,在飞机被击落前10分钟,千炳寅机长还在与日本成田机场管制塔联系,报告自己在北海道以南185千米,但此时日方雷达已经发现该机在北海道以北185千米,却未进行警告。
苏联认为韩国飞机屡屡迷航至苏军重要军事基地上空根本无法解释,如此间谍活动理应受到打击,因此拒绝道歉,而且振振有词地指控北约经常用韩国民用客机做掩护对苏联实施侦察。事发时,一架美国侦察机rc-135就在007航班附近飞行了10分钟。苏军飞行员发射了曳光弹而对方没有反应,因此坚信苏-15打掉的是rc-135而非民用客机。西方国家则反驳波音747飞机与rc-135体积明显不同,在雷达信号上和肉眼观测上都很容易辨认,而且苏军经常和rc-135过招,绝不可能看错,至于是否有rc-135在事发时同时出现,美国则闭口不谈。
可惜,遇难飞机的黑匣子始终没有找到,真相又成了无解之谜,美苏冷战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苏-15作为“民航杀手”而在航空史上写下了独特而浓重的一笔。
由于苏-15的长期雪藏和“民航杀手”名声,退役后,西方博物馆开出高价购买机体,甚至打算将其作为镇馆之宝。面对金钱诱惑,有苏联军官也曾试图非法偷运出境,结果以失败告终,自己也被送上军事法庭。2014年2月,俄罗斯重新夺回克里米亚半岛时,在贝尔贝克基地还发现了几架报废的苏-15。
1.16 法兰西传奇“幻影”3
在二战后的军事飞机领域,美国、苏联/俄罗斯都依靠自己强大的国力展开了你追我逐的军备竞赛。在超级“大佬”的竞争中,其他国家几乎只有模仿追随的脚步而鲜有创新超越的能力。但法国的“幻影”战斗机却独树一帜,成为二流军事国家研制的一流军事精品,为法国赢得了“航空领域第三极”的荣誉。
战后新生
其实,法国的航空工业在二战时期遭遇了毁灭性的重创。由于法国本土长期沦陷,飞机制造厂几乎都被关闭或拆除,人才也在战火中大量流失。然而二战结束后,法国航空的崛起速度也令人震惊,在美、苏两国研制第一代、第二代喷气式战斗机的时候,法国的进度也没有落后多少。其中,达索公司的“飓风”、“神秘”、“超级神秘”等战机相继问世并参加了多次局部战争,其良好的战场表现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达索公司也成为欧洲最具实力的军用飞机制造厂商之一,并推出了其代表作“幻影”系列战机。
“幻影”家族的历史要追溯到1952年法国对新型国产战斗机的需求。根据空军的研制标准,达索公司于1955年推出了“幻影”1,速度达到1.3马赫,但“幻影”1机体太小,只能挂载1枚空空导弹,于是,达索公司在此基础上研制了“幻影”2和“幻影”3,其中最具突破性和实战力的就是“幻影”3。“幻影”3于1958年10月突破了两倍音速,成为欧洲第一架两倍音速战斗机,也是美苏以外第一个研制出二代战机的国家。
空中艺术品
富有艺术气息的法国人所打造的“幻影”3同样充满了想象力。它简洁而美观的无尾三角翼成为“幻影”区别于同时代所有战斗机的独特标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