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3 / 7)
李太后一边感叹,忽然又想起什么,认认真真道:“你们二人毕竟年轻,在处事上切记莫要急功近利,只要你们小夫妻俩和和气气的,哀家便放心啦。”
温良辰自然知道李太后担忧他们的安危,害怕他们年轻莽撞,为夺嫡丢上性命,生活在深宫这么多年,李太后虽不理世事,但平日耳濡目染,总比其他人知道宫中更多的腌臜之事。
温良辰捏住李太后的手,缓缓笑道:“皇祖母多虑了,我们会小心行事。”
李太后眼底依然带着担忧,有什么能比皇家更危险?不过,幸好温良辰和秦元君懂事,让人省心,否则,她真要担心死。
“若你们不小心有事,哀家就算是豁出命去,都要将你们保下来。”李太后道。
温良辰皱皱眉,嗔怪道:“皇祖母,我们怎么会有事,您别太担心。”
李太后呸呸两声,突然笑道:“对对对,是哀家说错话了,你们一定会平平安安,一世顺遂。”
祖孙二人又笑着谈起了家常,此时的温良辰尚沉浸在祖孙之乐中,自然不知李太后一语成谶,最后还不小心丢了性命。
后来谈及秦元君今后之事,对于继续呆在翰林院,李太后的认识居然比其他人更为清醒,她说道:“都言非进士不进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元君留在翰林院,从小事做起,稳扎稳打,更能赢得他人之心。”
的确,能在翰林院任职之人,大多为正儿八经科举出来的学子,他们饱读诗书,胸有沟壑,假以时日,今后他们便是朝廷的中流砥柱,秦元君提前和他们熟悉,在认识初期便建立关系,比直接去六部等人伺候要好上许多。
《仁宗实录》编纂完毕后,秦元君又被调至翰林学士身边,为他打下手,撰写公文,协理内阁诰敕起草。这一职位比编书要有用得多,在平时便能及时知晓高级官员的封赏,于是,秦元君进一步了解到宣德帝对臣子的喜好。
宣德帝明显喜欢老实听话的文臣,能歌功颂德更佳,那些“废话”太多、聒噪的言官,即便功劳再大,宣德帝会故意扣下其夫人或是嫡母的封号,迟迟不予批红下达,而秦元君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在旁默默地将有功之人记下,待得今后有机会,再行弥补。
二人成婚后的下个月,便是年末,今年的除夕,温良辰照例进宫过年,整个皇宫沉浸在新年的喜庆之中,内内外外一片热闹祥和。
因温良辰已成婚,不必似诰命带着女儿来东六宫居住,因此,她和秦元君暂居于康宁宫。
由于黎国的老王在几个月前薨了,如今换成三公主的夫君大王子登基,碍于三公主克死公公黎国老王的缘故,今年黎国没有派出使臣,皇家宴会自然不似去年热闹。
↑返回顶部↑
温良辰自然知道李太后担忧他们的安危,害怕他们年轻莽撞,为夺嫡丢上性命,生活在深宫这么多年,李太后虽不理世事,但平日耳濡目染,总比其他人知道宫中更多的腌臜之事。
温良辰捏住李太后的手,缓缓笑道:“皇祖母多虑了,我们会小心行事。”
李太后眼底依然带着担忧,有什么能比皇家更危险?不过,幸好温良辰和秦元君懂事,让人省心,否则,她真要担心死。
“若你们不小心有事,哀家就算是豁出命去,都要将你们保下来。”李太后道。
温良辰皱皱眉,嗔怪道:“皇祖母,我们怎么会有事,您别太担心。”
李太后呸呸两声,突然笑道:“对对对,是哀家说错话了,你们一定会平平安安,一世顺遂。”
祖孙二人又笑着谈起了家常,此时的温良辰尚沉浸在祖孙之乐中,自然不知李太后一语成谶,最后还不小心丢了性命。
后来谈及秦元君今后之事,对于继续呆在翰林院,李太后的认识居然比其他人更为清醒,她说道:“都言非进士不进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元君留在翰林院,从小事做起,稳扎稳打,更能赢得他人之心。”
的确,能在翰林院任职之人,大多为正儿八经科举出来的学子,他们饱读诗书,胸有沟壑,假以时日,今后他们便是朝廷的中流砥柱,秦元君提前和他们熟悉,在认识初期便建立关系,比直接去六部等人伺候要好上许多。
《仁宗实录》编纂完毕后,秦元君又被调至翰林学士身边,为他打下手,撰写公文,协理内阁诰敕起草。这一职位比编书要有用得多,在平时便能及时知晓高级官员的封赏,于是,秦元君进一步了解到宣德帝对臣子的喜好。
宣德帝明显喜欢老实听话的文臣,能歌功颂德更佳,那些“废话”太多、聒噪的言官,即便功劳再大,宣德帝会故意扣下其夫人或是嫡母的封号,迟迟不予批红下达,而秦元君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在旁默默地将有功之人记下,待得今后有机会,再行弥补。
二人成婚后的下个月,便是年末,今年的除夕,温良辰照例进宫过年,整个皇宫沉浸在新年的喜庆之中,内内外外一片热闹祥和。
因温良辰已成婚,不必似诰命带着女儿来东六宫居住,因此,她和秦元君暂居于康宁宫。
由于黎国的老王在几个月前薨了,如今换成三公主的夫君大王子登基,碍于三公主克死公公黎国老王的缘故,今年黎国没有派出使臣,皇家宴会自然不似去年热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