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2章】 财大气粗(求订阅!)(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全国医疗改革陷入困局的时候,‘银杏新区’却向外展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景象,数十万居民可以获得全方位的医疗服务,甚至每半年一次全身体检都已经成为了定例。

  当然了,‘银杏新区’的全免医疗根基来自于新区庞大的财政收入,若是没有‘镜湖集团’以及各家企业上缴的大量利税,这个计划根本无力实施。

  别的地方也只能羡慕,谁叫他们所在的辖区没有‘镜湖集团’这样的超级企业,也不像‘银杏新区’这样拥有极少的人口。

  目前,‘银杏新区’拥有的户籍人口还不足25万,但是它的行政级别确实地市级,而作为全国重点开发的新农村建设区域,‘银杏新区’又能够享受到更多的政策倾斜以及财税截留,才能够如此大手笔。

  免费教育、免费医疗成为了‘银杏新区’吸引外地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因素,毕竟这两项在当今的华夏社会可是最为重要的大事。不过,‘银杏新区’的入籍要求也是相当严格,普通人要想加入并不容易,也只有那些拥有真才实学以及庞大资金的投资商才能够获得资格。

  也正是因为各种苛刻的门槛条件,‘银杏新区’的入籍制度受到了不少媒体和民众的批评,只不过有了中央和箫氏家族的支持,‘银杏新区’管委会倒是顶住了诸多的压力。

  在全面实行免费教育、医疗制度之后,‘银杏新区’把一开始在‘银杏村’试点的养老制度也在新区范围内全面铺开,再一次开创华夏先例。

  自从‘镜湖集团’成立之后,萧风就决定为村子里55岁以上的妇女和60岁以上的老汉提供养老金,这一部分的资金是从‘镜湖集团’的利润中扣除的。

  一开始的时候,每位老人每个月拿到的养老金只有500元,但是在人均收入还不到3000元的滇西北山区,已经算得上是巨款了。

  后来,随着‘镜湖集团’的规模和利润水平快速上升,‘银杏村’老人的养老金数目也是急剧增加,让人甚为眼馋。

  到了2013年底‘银杏新区’挂牌成立之前,‘银杏村’老人的养老金已经达到了惊人的人均2500rmb,这也意味着这些老人每年可以拿到3万rmb的收入。

  也正是因为这些收入以及全免费的医疗,让‘银杏村’的老人腰杆子赢了许多,整个村子自然也就不会出现虐待老人、不孝敬老人的情况。

  钱不是万能的,但是在很多时候,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会成为真正的问题!

  自从‘银杏新区’挂牌成立之后,养老金制度率先在整个辖区内展开,4万名符合条件的‘银杏新区’老人从2014年元月开始就可以从财政领到自己的养老金,这也是让所有的老人感恩戴德。

  对于许多家庭年收入超过10万、20万甚至更多的家庭来说,老人的这点养老金充其量是一个孩子一个月的零花钱,但是对于那些刚刚并入‘银杏新区’的低收入家庭来说,这笔钱简直就是救命钱。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