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5章】 新闻要素(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对于萧风投资‘镜湖牧场’,老太爷一直都没有太多的表示,毕竟家里的事务已经全部交给萧风处理了。不过,自从镜湖牧场开工以来,也就开垦了5000英亩的草场,连一头牛都没有买回来,这让老太爷有些奇怪。

  他也没有想到,萧风一下子买入12000头种牛,这种大手笔让老太爷也是觉得有些惊人。

  “孩子大了,有主见是好事!”老太太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看着满地乱跑的牛群,心里别提多开心了。

  除了在帮忙的村民之外,像老太爷这样年纪的老人也是三三两两地站在附近,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

  自从萧风把‘萧家农场’第一年的承包费交给村委会,并且做出了向60岁以上老人支付养老费之后,银杏村的老人们生活就过得越来越好了。

  随着游客不断涌入,村民们的收入在增加,老人们再也不需要帮家里干活,每天在老年活动中心打打牌,在村里溜溜弯,聊聊天,日子挺滋润的。

  今天,镜湖牧场的种牛运回了银杏村,老人们自然要出来看看热闹了!

  …… ……

  “张老师,你看那边!我们过去采访一下?”结束了一个片段的拍摄之后,刘小柔指了指那群老人说道。

  虽说刘小柔和张远私人关系挺好,不过在这种工作场合,刘小柔合适拎得清,不会公私混淆。

  刚才在拍摄的时候,刘小柔就注意到了这群穿着相当整洁干净的老人,意识到这或许是一个不错的素材。

  在刘小柔的印象中,滇西北地区应该算是一个贫困山区,但是这里不仅仅出现了一家财大气粗的牧场,而且这里的村民穿着得体、面色红润,这多少颠覆了刘小柔的一些观念。

  “这倒也是不错的想法!”张远托着下巴想了一下,点头同意了。

  在接下来的采访中,银杏村的老人们自然把村子里最近半年多所发生的事情一桩桩、一件件地在镜头面前说了出来。

  镜湖景区的建设、游客的涌入、萧家农场的规模、镜湖牧场的发展、养老金的发放等等,给刘小柔和张远上了一课。这短短的半年时间,简直就是农村翻身致富的一个缩影,颇有些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因素。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