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8章 商定(23 / 26)
没人生下来就是出气筒,人人都需要尊重,即使最亲的人也一样需要。
不过,那个时代,林以宣不在,她无法去评判林奶奶的做法到底是对还是错,她想当林奶奶还是小女孩的时候,能咬牙挑起重担还是值得钦佩,只是她没有学会收敛她的坏脾气,以至于她的孩子都学了起来,林顶天就是最好的例子,脾气不好,喜欢对他的妻儿发脾气。
另外,可能就是因为承担的压力太大,管着一个家,事情多数由自己做主,久而久之,林奶奶的掌控欲就变得越来越强了,先前可能只是姐姐的责任,尔后也许就成了习惯。
习惯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一旦形成,如影随行,甚至深入骨髓,想改那可是得下一番大功夫。
有道是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习惯这东西,不拿刀尖刮刮骨,哪是那么容易改掉的。
不过在一定程度上,林奶奶的行为也是值得的理解的,毕竟父母时常不在家,她一个女孩子要守住一个家,脾气太好,只怕早就被人活生生地吃了,哪里还能护着底下的兄弟姐妹们长大。但是后来嫁到林家之后,林奶奶的日子并没有因此就变得很好,因为林爷爷家的条件也不怎么样,兄弟姐姐人数也不少,在那个没有计划生育的时代,兄弟姐妹太多,林爷爷本人即不是长子又不是幺儿,能分得到的东西想当然不会多。
林奶奶在家里就受了不少苦,嫁了人比家里还苦,这本来不好的脾气自然就更不好了,再加上没读过书,周边的人如何骂人,她就如何学着,等到她跟人发生冲突的时候,这些东西很自然地派上了用场,骂起人来那话是一溜接着一溜,还不带重复的,就知道林奶奶这人有多么强势,多么厉害了。
林以宣对父亲林顶天的童年生活是不怎么清楚,虽说时常也会听周边的长辈零散的说一些,但是这也不足矣让她从这些小小的细节里去了解全部。另外林以宣也没打算去了解自己父亲的过去,在她看来她有不想别人知道的事,她父亲也一定有。
她不了解过去的事实,自然就不好对林奶奶的所作所为给予所谓的评价。只是有些事她不说,不代表别人也会闭嘴。这一世她为了改变人生没以前呆在家乡的时间长,听到的闲话比上一世少,而上一世大人们因着她是小孩子,觉得她听不懂,也没顾忌,就毫无禁忌地在她面前说东说西,那些话她虽然已经记得不是很清楚了,却知道林奶奶这个人没原则、吝啬,甚至还有有些任性,每每做起事来不只是偏心,还喜欢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完全不顾家族的名声和儿女们的脸面。
说来这一点,林顶天是随了林奶奶的,他们都认为自己要脸面却从来不想自己的儿女也会长大,也会有要脸面的一天。
林以宣不知道为什么林奶奶会偏心二儿子和小儿子,对大儿子有些忌惮,又对三儿子漠视忽略。至于三个女儿看起来是差不多,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真实情况如何,只有天知道。林以宣没有兴趣对过去刨根问底,她只知道从表面和姑姑们的抱怨里能窥见一二的是做为幺儿小姑姑杜茹春稍稍占了一丝半点的便宜,能把女儿给林奶奶带。至于林爷爷怎么看待他的子女,林以宣是一点儿都分不清,这可能是因为相处越少,了解越少吧!
她只知道林爷爷是一个很传统的人,看重儿子多过于女儿,家里的兄弟姐妹同样很多,读书什么虽说比林奶奶他们稍好一点,却也只是略识几个字,没有什么大才华,性格属于忠厚老实型,重男轻女的思想从他对待孙子孙女的态度上可以看出不是一般的严重。
在农村里勤勤恳恳地干了一辈子的林爷爷没什么大发展,不说比谁做得好,也不说比谁做得差,只是这一辈子,可能就是太过老实,林爷爷除了一个破旧的房子什么都没能挣出来,以至于大儿子林顶天结婚的房子都是他跟媳妇自己挣来的,二儿子和三儿子他们结婚之后因着自己没挣到房子就挤在一起住,直到林顶天他们搬走,把房子给了三叔,后来四叔结婚又跟二叔挤在一起住,至于二叔什么时候有了新房,林以宣已经记不清了,她只知道那已经是很久很久之后的事了。
因着林顶天一家早早地搬出农村,林以宣他们跟爷爷相处的时间也不多,逐一开始他们兄妹三个并没有感觉到林爷爷的偏心。直到前世的某一天,林以宣听堂弟们说林爷爷很会讲故事,她并扯着妹妹们一起去找林爷爷,想让林爷爷也给他们讲个故事,谁知林爷爷无论如何都不开口,等到堂弟他们闹腾着要林爷爷开口讲故事的时候,林爷爷讲是讲了,可是在讲故事之前,他已经将他们这群女孩子统统赶到门外去了。
那个时候,眼里闪过泪光的只怕不只是林以宣一个人。
↑返回顶部↑
不过,那个时代,林以宣不在,她无法去评判林奶奶的做法到底是对还是错,她想当林奶奶还是小女孩的时候,能咬牙挑起重担还是值得钦佩,只是她没有学会收敛她的坏脾气,以至于她的孩子都学了起来,林顶天就是最好的例子,脾气不好,喜欢对他的妻儿发脾气。
另外,可能就是因为承担的压力太大,管着一个家,事情多数由自己做主,久而久之,林奶奶的掌控欲就变得越来越强了,先前可能只是姐姐的责任,尔后也许就成了习惯。
习惯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一旦形成,如影随行,甚至深入骨髓,想改那可是得下一番大功夫。
有道是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习惯这东西,不拿刀尖刮刮骨,哪是那么容易改掉的。
不过在一定程度上,林奶奶的行为也是值得的理解的,毕竟父母时常不在家,她一个女孩子要守住一个家,脾气太好,只怕早就被人活生生地吃了,哪里还能护着底下的兄弟姐妹们长大。但是后来嫁到林家之后,林奶奶的日子并没有因此就变得很好,因为林爷爷家的条件也不怎么样,兄弟姐姐人数也不少,在那个没有计划生育的时代,兄弟姐妹太多,林爷爷本人即不是长子又不是幺儿,能分得到的东西想当然不会多。
林奶奶在家里就受了不少苦,嫁了人比家里还苦,这本来不好的脾气自然就更不好了,再加上没读过书,周边的人如何骂人,她就如何学着,等到她跟人发生冲突的时候,这些东西很自然地派上了用场,骂起人来那话是一溜接着一溜,还不带重复的,就知道林奶奶这人有多么强势,多么厉害了。
林以宣对父亲林顶天的童年生活是不怎么清楚,虽说时常也会听周边的长辈零散的说一些,但是这也不足矣让她从这些小小的细节里去了解全部。另外林以宣也没打算去了解自己父亲的过去,在她看来她有不想别人知道的事,她父亲也一定有。
她不了解过去的事实,自然就不好对林奶奶的所作所为给予所谓的评价。只是有些事她不说,不代表别人也会闭嘴。这一世她为了改变人生没以前呆在家乡的时间长,听到的闲话比上一世少,而上一世大人们因着她是小孩子,觉得她听不懂,也没顾忌,就毫无禁忌地在她面前说东说西,那些话她虽然已经记得不是很清楚了,却知道林奶奶这个人没原则、吝啬,甚至还有有些任性,每每做起事来不只是偏心,还喜欢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完全不顾家族的名声和儿女们的脸面。
说来这一点,林顶天是随了林奶奶的,他们都认为自己要脸面却从来不想自己的儿女也会长大,也会有要脸面的一天。
林以宣不知道为什么林奶奶会偏心二儿子和小儿子,对大儿子有些忌惮,又对三儿子漠视忽略。至于三个女儿看起来是差不多,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真实情况如何,只有天知道。林以宣没有兴趣对过去刨根问底,她只知道从表面和姑姑们的抱怨里能窥见一二的是做为幺儿小姑姑杜茹春稍稍占了一丝半点的便宜,能把女儿给林奶奶带。至于林爷爷怎么看待他的子女,林以宣是一点儿都分不清,这可能是因为相处越少,了解越少吧!
她只知道林爷爷是一个很传统的人,看重儿子多过于女儿,家里的兄弟姐妹同样很多,读书什么虽说比林奶奶他们稍好一点,却也只是略识几个字,没有什么大才华,性格属于忠厚老实型,重男轻女的思想从他对待孙子孙女的态度上可以看出不是一般的严重。
在农村里勤勤恳恳地干了一辈子的林爷爷没什么大发展,不说比谁做得好,也不说比谁做得差,只是这一辈子,可能就是太过老实,林爷爷除了一个破旧的房子什么都没能挣出来,以至于大儿子林顶天结婚的房子都是他跟媳妇自己挣来的,二儿子和三儿子他们结婚之后因着自己没挣到房子就挤在一起住,直到林顶天他们搬走,把房子给了三叔,后来四叔结婚又跟二叔挤在一起住,至于二叔什么时候有了新房,林以宣已经记不清了,她只知道那已经是很久很久之后的事了。
因着林顶天一家早早地搬出农村,林以宣他们跟爷爷相处的时间也不多,逐一开始他们兄妹三个并没有感觉到林爷爷的偏心。直到前世的某一天,林以宣听堂弟们说林爷爷很会讲故事,她并扯着妹妹们一起去找林爷爷,想让林爷爷也给他们讲个故事,谁知林爷爷无论如何都不开口,等到堂弟他们闹腾着要林爷爷开口讲故事的时候,林爷爷讲是讲了,可是在讲故事之前,他已经将他们这群女孩子统统赶到门外去了。
那个时候,眼里闪过泪光的只怕不只是林以宣一个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