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37)(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可郑家也就开了个巴掌大点的小饭馆儿,门面儿还是租的,生意就是再好,每日也就那些盈利,一时半会儿成不了多大的事儿。

  你啊,目光短浅了。饭馆儿是小,可是卖的那些稀罕东西别的酒楼食肆里有?郑江停不过二十来岁的年龄,能从青梧巷里翻腾到城北民巷来,没点本事是能办的事情,那些个富家少爷这个年纪还在到处惹是生非,别人却是成家立业了。

  管家咂摸了一会儿:还是老爷看的通透。

  胡劲鑫摆了摆手,长吐了口气靠在轿子上:倒也不指望着拉拢了郑家能和韩家仇家比,到底是根苗子,且看着吧。让他们步子提快些,乏了。

  管家依言提高嗓子呵了轿夫一声,这些日子为了筹买粮食也是跑断了腿,每年缙城里的大户都会按例半送半卖一批粮食给官府,官府再往上头递交,极好的粮食是有可能送到京都供应皇城的,层层下来官府有面儿,他们这些做生意的商贾自然也会在方方面面都方便不少。

  今年城里都知道阳亩村的粮食好,卖到城里来的大多数都被韩家和仇家揽了去,径直往村子里去买吧,早有人就抢在了前头,兜兜转转大粮铺小粮铺的跑,收的粮食还不足要给官府的一半,胡劲鑫也是愁,若是一同上交的都是普通米粮,官府自是不会多说什么,可一旦有人更好,别的定然会被比下去,平白比人矮了一个头,眼下又正是三家人不和睦的时候。

  对了,老爷,您不是说前些日子同郑江停打照面时便是见他买进了粮食,何不探探口风。

  人家怕是也不易买进来的,时下收了阳亩村好米粮的大都把东西捏着,少有人愿意二手拿出。罢了,再寻两日,若实在弄不到再考虑郑家吧,动作要快些,韩家和仇家也还在搜买。

  是,老奴在多安排些人手下去。

  好东西抢买的人多是常事儿,老百姓也舍不得多卖好粮,吩咐出去的人和气些,切莫因为采买同人起了口角,到时候多的事儿都出来了。

  老奴记下了。

  过了些日子,林氏还真引着人来瞧了青梧巷的房舍,正巧也有一户要看郑家的房舍,郑江停同着纤哥儿索性一道去见了,倒是正如林氏所说,前来看房子的是对老老实实的夫妻,家中大事,连着两个小哥儿也来了。

  大的十五六岁,小的十三四的模样,性子有些腼腆,见了郑江停还脸红,楚纤简单了解了情况,两方都挺满意,于是商定了以十二两的价格卖出去,主要是家里的物件儿虽然旧了点儿,但好歹桌椅板凳,柜子床榻都是齐全的,价格也就往上了些。

  夫妻俩也是同意,许是真急了想搬到城里来,当日便交付了银子,紧接着就去官府办了手续拿了钥匙。

  这边办的迅速妥当,反而是郑江停那边不够利索,其实自打他的房舍传出了要卖的风声以后,陆陆续续都有人来看房舍,邹筠闲着无事时便领人来看过,但是遇到的买主邹筠都不太想卖,今儿来的是户读书人,家里有个小童生,想着住城里去书院方便些,更能把心思花在学业上,为此才来打听房舍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