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事女官(清穿) 第252节(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道旨意,像在热油上起了一把火,叫满大清上下都烧得热闹非凡。

  这下子没人再说荒唐,太上皇和皇上都坚持,大臣们想反对也反对不了。

  而且此事跟百姓也没什么关系,动用的还是皇上和皇后的私库,想拿有损国体说事儿都闹不起来。

  实在迂腐坚持的人家,你可以不参与,朝廷不求着你入学。

  但这会子已经不是选择不选择的事儿,而是只要有一个入学的,其他人就根本没有选择的问题。

  你不入学,得不到立功的机会,就比别人少了封官得爵抬旗甚至给家里挣丹书铁契的机会。

  一步慢,步步慢,这王公大臣,世家门楣,都是不进则退,早晚会一点点拉开差距。

  连纳兰揆叙和李光地这样的老狐狸,在听闻太上皇旨意后,都不自禁感叹,论心眼子还得是太上皇。

  这分明是个阳谋,愿者上钩,不愿者早晚就等着被荣华权势抛弃。

  *

  等到事儿彻底落定,甚至在民间看热闹似的追捧中,开启第一家皇家学院,就到了雍正八年春。

  百姓们甚至鼓起勇气抗议,觉得只让王公大臣家的孩子入学不公平,非王公大臣也还有乡绅地主呢。

  胤禛再次颁布旨意,各地官学归属皇家学院附属官学。

  在官学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和先生,皆可凭功德晋入皇家学院,免除学杂费,与学院其他学子和先生遵同样规矩。

  耿舒宁也下发了懿旨,封颖慧夫人和十四贝勒允禵同为京城皇家学院副院长,总管全国各地学院监察一职。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