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2章 兵马大元帅(2 / 5)
“那……”高公公没有想到情况会这样糟糕,问道:“陛下,事到如今,应该怎么办?”
“如今唯有指望李孝恭和李牧,能扛得住西突厥了。”
“陛下!”高公公万万没有想到,李世民会做出这样的决断。他如今掌控东西两厂,已经不是从前那个只知道侍奉李世民的太监了。事情的利弊,轻重,高公公比任何人都清楚。他虽然跟李牧关系不错,但是他的心,永远是忠于李世民的,他正色道:“陛下,老奴必须得提醒陛下,这样做风险实在是太大了。”
“哦?”李世民看向高公公,问道:“那你就给朕分析分析,风险从何而来?”
“陛下,如今满朝的文臣武将,大部精锐,都被陛下带来了辽东。如今朝中只剩下了一个李大亮,这李大亮能守,却不擅攻。想让他来领军抗敌,实在是没有胜算。”
“除了他之外,便只有河间郡王了。河间郡王有能力,但陛下不要忘了,当年太上皇削其兵权是为什么。当年的事情,他难道心里就没有怨恨吗?如果陛下把兵马都交给他来节制。如果他造反,挥军直奔关中,则长安、洛阳危在旦夕。而且,河间郡王领军半生,朝中武将三成出其帐下,如果他振臂一呼,陛下!情况难料!”
李世民笑了笑,道:“朕若另有人选呢?”
“陛下说的是李牧!”高公公更急,道:“陛下,您千万不可做此想啊!”
李世民挑了挑眉,道;“这倒是奇了,朕记得你与李牧关系不错,常常为他说好话,怎么今日却改了口风。说起他的坏话来了,朕信任李牧,你这阉人,不必多言。”
“陛下,臣也信任洛阳侯。”高公公斟酌词句,却掷地有声,道;“信任归信任,但却不可用来尝试人心啊!李牧何人?其天纵之资,陛下心中有数。如果陛下放手让其施展,他或可、不,老奴相信,他一定能创造奇迹。但之后呢?陛下,人的野心,是随着环境和形势变化的。如果李牧击败了西突厥,他的声威将可能超过陛下!陛下翻翻史书,功高盖主者,不造反的少!他们可能不想造反,但是他们怕君主猜疑,为了自保,他们也不得不那么做!”
“陛下现在能容他,或者说李牧自己觉得能容于陛下,是因为他懂得分寸。他从来只是捞钱,建设,却几乎不碰军权。这是给陛下的定心丸,也是给自己的护命符。如果他掌控大军,陛下难道能安枕无忧么?到了那个时候,也许即便他不反,陛下也容不下他了。”
李世民仔细打量高公公,好一会儿,才道:“朕倒是小看你了,高干,你也有将帅之才啊。”
高公公闻言道;“臣跟了陛下将近二十年,近朱者赤,再笨也学会一点。”
“但是啊,你小瞧了一个人。”李世民笑了一声,道:“你小瞧了朕!”
“朕是曾怀疑过李牧,但朕最终没做下错事。”月光洒在李世民的背上,显得更加高大硬挺:“朕现在越发的清明,无论李牧如何做大,甚至他有朝一日,割据为王。朕都不会后悔,这江山毕竟还姓李。而且,李牧若为政一方,那是百姓的福分。如果当年李建成有这份能耐,朕也断然不会不服他。可惜,差得太远!”
↑返回顶部↑
“如今唯有指望李孝恭和李牧,能扛得住西突厥了。”
“陛下!”高公公万万没有想到,李世民会做出这样的决断。他如今掌控东西两厂,已经不是从前那个只知道侍奉李世民的太监了。事情的利弊,轻重,高公公比任何人都清楚。他虽然跟李牧关系不错,但是他的心,永远是忠于李世民的,他正色道:“陛下,老奴必须得提醒陛下,这样做风险实在是太大了。”
“哦?”李世民看向高公公,问道:“那你就给朕分析分析,风险从何而来?”
“陛下,如今满朝的文臣武将,大部精锐,都被陛下带来了辽东。如今朝中只剩下了一个李大亮,这李大亮能守,却不擅攻。想让他来领军抗敌,实在是没有胜算。”
“除了他之外,便只有河间郡王了。河间郡王有能力,但陛下不要忘了,当年太上皇削其兵权是为什么。当年的事情,他难道心里就没有怨恨吗?如果陛下把兵马都交给他来节制。如果他造反,挥军直奔关中,则长安、洛阳危在旦夕。而且,河间郡王领军半生,朝中武将三成出其帐下,如果他振臂一呼,陛下!情况难料!”
李世民笑了笑,道:“朕若另有人选呢?”
“陛下说的是李牧!”高公公更急,道:“陛下,您千万不可做此想啊!”
李世民挑了挑眉,道;“这倒是奇了,朕记得你与李牧关系不错,常常为他说好话,怎么今日却改了口风。说起他的坏话来了,朕信任李牧,你这阉人,不必多言。”
“陛下,臣也信任洛阳侯。”高公公斟酌词句,却掷地有声,道;“信任归信任,但却不可用来尝试人心啊!李牧何人?其天纵之资,陛下心中有数。如果陛下放手让其施展,他或可、不,老奴相信,他一定能创造奇迹。但之后呢?陛下,人的野心,是随着环境和形势变化的。如果李牧击败了西突厥,他的声威将可能超过陛下!陛下翻翻史书,功高盖主者,不造反的少!他们可能不想造反,但是他们怕君主猜疑,为了自保,他们也不得不那么做!”
“陛下现在能容他,或者说李牧自己觉得能容于陛下,是因为他懂得分寸。他从来只是捞钱,建设,却几乎不碰军权。这是给陛下的定心丸,也是给自己的护命符。如果他掌控大军,陛下难道能安枕无忧么?到了那个时候,也许即便他不反,陛下也容不下他了。”
李世民仔细打量高公公,好一会儿,才道:“朕倒是小看你了,高干,你也有将帅之才啊。”
高公公闻言道;“臣跟了陛下将近二十年,近朱者赤,再笨也学会一点。”
“但是啊,你小瞧了一个人。”李世民笑了一声,道:“你小瞧了朕!”
“朕是曾怀疑过李牧,但朕最终没做下错事。”月光洒在李世民的背上,显得更加高大硬挺:“朕现在越发的清明,无论李牧如何做大,甚至他有朝一日,割据为王。朕都不会后悔,这江山毕竟还姓李。而且,李牧若为政一方,那是百姓的福分。如果当年李建成有这份能耐,朕也断然不会不服他。可惜,差得太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