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2章 战略(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每个人对于航线的标识记的都不一样,最后还要把这些标识,都统一汇总起来,去芜存菁,留下有用的东西来。最后的最后,李牧还要为这些航线标识,定下一个规范,这个规范,便是大唐海军日后纵横海上的通用标识,赶着训练新军,全部教会他们,这样会给以后节省很多麻烦。

  好在有唐观这个老笔杆子在,否则李牧的工作量还要加倍。

  除了这件事,李牧还在忙一件事。

  这些日子以来,李世民频频跟他谈及,想要进攻高句丽的事情。提及的次数,甚至要超过突厥。这让李牧不得不怀疑,李世民这次来扬州,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

  原本李牧还能推搪一下,但是阴贵妃受伤的事儿,李牧自己也觉得有些责任,嘴巴便有点张不开了。只能抽出时间来,硬着头皮跟李世民研究,如何能用最小的代价,把高句丽给打下来。

  打高句丽,算是中原王朝的‘必修课’了。倒不是中原王朝就爱好打高句丽,实在是这个国家是真的烦。高句丽地处的位置,一年的时间,有差不多半年都是寒冷的。这个年代可没有后世的暖器,寒冷的地带,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就是不适宜居住的。而且寒冷的环境,对于种植作物也有很大的影响。

  高句丽人不像突厥人,突厥人是纯粹的游牧民族,他们骨子里其实是不会也不想不需要种地的。而高句丽更像是中原人,他们主要的食物,还是靠种植。所以他们骨子里,十分向往更加暖和,更加适宜种植的中原。于是只要是中原王朝稍微有点衰败的迹象,他们就要试探着骚扰一下。骚扰成功了呢,算是捡到的便宜。骚扰不成功呢,我也没啥损失。反正我这边的土地又寒冷又贫瘠,就算你抢走了,你也迁不过来百姓,只是屯军的话,用不了几年,你就自己回去了。

  打高句丽,中原王朝总结了很多的经验。最有效的办法,就算水陆夹击。但是这个水陆中的水,指的并不是海上,而是辽河,过了辽河,绕一圈夹击后路,这是中原王朝的惯用手段。

  在李牧提出海上打击之前,中原王朝还没想过要从海上进攻。准确地说,不是没有想过,而是没法施行。普通的小船,载不了多少人,再加上海路不可控,也许带的粮食,都不够从大唐到高句丽登陆的。所以这个想法,一向是被视为空谈。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有了万石船,补给的问题便解决了大半。只要选定好航线,海路进攻是完全可行的。更何况,大唐还在倭国站住了脚,有了倭国的‘海上军事基地’,进攻半岛就更加事半功倍了。

  但是李世民的意思是,孤悬海外的岛屿,他只想取利,而不想统治。这种想法,在后世看来是有点短视的,但是在这个时代,却非常的正常。因为通讯手段的限制,地域太过于广大,其实并没有什么用处。这些孤悬海外的岛屿,本来就非我族类,如果非得要统治的话,肯定会激起反抗。反抗,就要镇压,然后陷入恶性循环,等同于陷入泥沼。这样一来,这个地方能给朝廷带来的利益,也许都抵不上耗费,这样的买卖是不划算的。

  可是如果想要不占领,又能控制,本身也是一个悖论。但是这难不倒天策上将李世民,他盯着舆图看了几天,还真给他想到了一个解决办法。

  这一日,李牧仍在看奏折,而李世民仍在盯着舆图。光看这副景象,真不知道谁才是皇帝了。

  忽然李世民伸手指向一个地方,介于半岛和倭国之间,疑惑道:“这是一个墨点,还是一个岛?”

  李牧伸脖子去看,刚想说是一个点儿,忽然想起来,这可不是一个点儿。在倭国和半岛之间,有一个岛,前世他看韩剧的时候,只要想表现某男主有钱,必定要去此地度个假什么的。东方夏威夷,济州岛。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