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章】 巴黎和会(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些要求,无论哪一条都事关重大,毫不夸张地说,只要能达到其中一条,都算是了不起的外交成绩,现在一口气提出八条,堪称是大手笔了。本来他以为秦时竹会把列强承认《鄂木斯克条约》的内容也放在里面,但却没有。虽然国防军在战场上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但没有列强的背书,似乎很难取得国际公认。

  作为一个谨慎的外交官,他隐晦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没想到秦时竹哈哈大笑:“少川,你学问做得不错,人也聪明,但有时候不免有点书生意气。《鄂木斯克条约》自然是要列强承认的,但绝不能放在公开要求里,要知道,这是我们与苏俄的双边条约,什么时候轮到各国来指手画脚了?放进去,岂不是自己承认效力未定?各国若是予取予求,我们怎么回应?”

  顾维钧是聪明人,一点就破。秦时竹勉励道:“外交归根到底是靠国力说话的,我这八条,要想全部实现是不可能的。但漫天要价就地还钱,能达成一二也是不错。此去巴黎,希望不大,但哪怕有一线希望,也要据理力争。有利、有力、有礼……这是我对你的要求,我很看好你,希望你能抓住机会。”

  如果说顾维钧来之前还有点幻想的话,那么等到了巴黎之后,就什么都明白了。巴黎和会虽然标榜邀请70多个国家的代表参加,1000多个外交官云集一堂,但真正掌握谈判进程的只是各大国,所谓的大国会议完全控制了局面,凡和会一切重大问题均先由五大国会议讨论决定,即由美国威尔逊和兰辛,英国劳合?乔治和贝尔福、法国克里孟梭和毕盛、意大利奥兰多和桑尼诺、日本西园寺公望和牧野伸显组成。

  这十人会议能够讨论一切议题,其他交战各国代表只能参与个别议题,至于中国算是中立国,更多局限在与中国事务相关的议题上。而且,即便十人会议里面也存在着重大差别,意大利因为国力微弱,而且在大战中的贡献基本是负的,所以很快被排除在核心圈子之外,而日本虽然算是战胜国,但在抢夺德国殖民地的时候还被中国狠狠教训了一顿,是故地位也很一般。

  在顾维钧抵达后没几天,十人会议便被威尔逊、劳合?乔治以及克里蒙梭三巨头会议所取代,到了这个时节,他才明白秦时竹不派总理和外交总长出席的原因——这根本就是自取屈辱。

  巴黎和会各主要大国对中国的态度是异常复杂的。法国纠结于中国与德国在战前、战时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关系,总想挖出点什么来;日本则耿耿于怀山东战事,甚至提出了要求不承认中德之间有关胶州湾转让的协议,而要求把有关权益转让给日本;英国一方面忌惮中国在远东的立场,另一方面又因为中国对苏俄战争的节节胜利而另有想法;美国则希望中国能够进一步开放市场,争取尽快返回远东……

  在这样的焦灼中,顾维钧审时度势,巧妙地以威尔逊“十四点”为依据,提出了中国的八项主张。

  “顾维钧博士,我想知道,这是贵国的官方立场么?”

  “当然。”

  “贵国并不是大战的胜利国,为什么会有勇气提出这么多要求?”

  对这个问题顾维钧早已有所准备,他不慌不忙地回答道:“这些要求,并不是基于战争的胜负而得出的,而是基于国家间普遍正义的立场而提出的。事实上,俄国、日本、德国、奥匈各国已经分别与我国签署了有关条约,实现了部分谅解。这些要求,是一个主权国家与其他国家正常交往的必要前提,英法美各国难道非执拗于中国是大战中立国而非交战国的立场么?巴黎和会的基本前提与立场难道不是基于公理与正义么?”

  这番话当然是无可辩驳的,哪怕再强调强权政治的三巨头也没法当场否认,他们交换了一下意见以后,又问道:“既然贵国愿意承认‘十四点’的基本要求,那么为什么贵国要违反外交公开的原则,与布尔什维克签署有关条约呢?这是各国所共同反对的……”

  “《鄂木斯克条约》是我国与俄国之间的双边立场,有关条约的内容也已经公开,其中内容并不涉及第三国,更谈不上秘密外交。”顾维钧微笑道,“我看不出来,这违反哪条原则……”

  第一天的交涉,当然不可能取得成果,但中国政府提出的意见和要求,却迅速为媒体所熟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