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3章】 最长的一仗(5 / 17)
“有,电报上有过这样的询问。”
“布琼尼如何应答的?”
“他说,华军飞机厉害,掌握了制空权,部队如果过于集中,一旦被敌机轰炸,损失非同小可,而且旷野之上遮蔽物甚少,为了避免为我军优势空中火力杀伤,将部队分散布置。”
“这勉强算是一个理由,托洛茨基如何回复的?”
“没有截获相关电文,不过想来应该是默认了,因为后面就没有就这件事继续追问。”
众人陷入了沉思,蔡锷开口道:“各位长官,目前的形势很古怪,正如刚才分析得那样,我也是左右为难,下不了决心。不过,今天既然大总统已经将两个中央师划给了我,我心里便有了底气——是诱饵又如何?我们与其在这里反复揣测敌人的意图,还不如直接先把这个诱饵吃下去再说。看看他们能玩出什么花样,否则,一拖两拖,时间不等人,压力更大。”
“也只有破釜沉舟这条路了,是不是刀山火海,还得闯过去看看。”张绍曾点头表示赞同。
“两个中央师的主力大概何时能抵达?”
“5天左右。”陈宦负责战区间联络,他给出了一个肯定性的答复,“抵达之后的第三天就可以投入使用。”
“也就是说,8天以后就有全部人马。”
“对的,松坡,你想怎么用?”
“分两步走,第一步,先期三个师齐头并进,以铁路为核心,向鄂木斯克方向推进,初期速度不必过快,一边观察敌人的针对性动态,一边等待后续中央师的开到。等8天以后,估计已经走过中央路段,敌人有什么计谋,也该使出来了,这个时候就要发挥中央师的机动力和火力,通过里应外合的方式打破敌人的包围圈,进而消灭敌人;如果敌人只是利用这种假象在鄂木斯克附近与我们进行攻防战,则我们求之不得,更好。”
“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陆尚荣击掌叫好。
“各位长官的意见呢?”蔡锷将征询的目光投向了陈宦、张绍曾和蒋方震等人。
众人都是点头,陈宦多问一句,“打算何时出发?”
↑返回顶部↑
“布琼尼如何应答的?”
“他说,华军飞机厉害,掌握了制空权,部队如果过于集中,一旦被敌机轰炸,损失非同小可,而且旷野之上遮蔽物甚少,为了避免为我军优势空中火力杀伤,将部队分散布置。”
“这勉强算是一个理由,托洛茨基如何回复的?”
“没有截获相关电文,不过想来应该是默认了,因为后面就没有就这件事继续追问。”
众人陷入了沉思,蔡锷开口道:“各位长官,目前的形势很古怪,正如刚才分析得那样,我也是左右为难,下不了决心。不过,今天既然大总统已经将两个中央师划给了我,我心里便有了底气——是诱饵又如何?我们与其在这里反复揣测敌人的意图,还不如直接先把这个诱饵吃下去再说。看看他们能玩出什么花样,否则,一拖两拖,时间不等人,压力更大。”
“也只有破釜沉舟这条路了,是不是刀山火海,还得闯过去看看。”张绍曾点头表示赞同。
“两个中央师的主力大概何时能抵达?”
“5天左右。”陈宦负责战区间联络,他给出了一个肯定性的答复,“抵达之后的第三天就可以投入使用。”
“也就是说,8天以后就有全部人马。”
“对的,松坡,你想怎么用?”
“分两步走,第一步,先期三个师齐头并进,以铁路为核心,向鄂木斯克方向推进,初期速度不必过快,一边观察敌人的针对性动态,一边等待后续中央师的开到。等8天以后,估计已经走过中央路段,敌人有什么计谋,也该使出来了,这个时候就要发挥中央师的机动力和火力,通过里应外合的方式打破敌人的包围圈,进而消灭敌人;如果敌人只是利用这种假象在鄂木斯克附近与我们进行攻防战,则我们求之不得,更好。”
“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陆尚荣击掌叫好。
“各位长官的意见呢?”蔡锷将征询的目光投向了陈宦、张绍曾和蒋方震等人。
众人都是点头,陈宦多问一句,“打算何时出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