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4章】 北方战争(39)(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对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内阁的意见是一致的,不但要强化自身能力的养成,也要有抵御外国经济侵略的本事,当然,这两者说穿了还是相辅相成的。

  关于欧战后整体经济发展纲要,秦时竹提出了16字方针——“进口替代、技术完善、扩大内需、统筹兼顾”

  所谓进口替代,仍然指要形成完整而全面的工业体系,特别是要针对精密机械、医药化工、电子电器等领域加强攻关,在这个领域,国家对北方实业及相关高新技术产业予以倾斜保护,要人有人,要钱有钱,不仅要能仿制,而且要达到在低成本条件的一样品质。内阁一致认为,小国可以依赖国际市场,可以发展只针对出口的产业,但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里,必须建立起充分而又完备的工业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国民经济的安全。

  所谓技术完善,是指要利用欧战契机,重点吸纳从德国、俄国等国流动出来的工程师、技师和技术专家,要特别注重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集中力量发展薄弱环节,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自己的技术人才,特别是要提升熟练工人在整个工人阶级中的地位和构成。禹子谟雄心勃勃地指出,要确保工人阶级家庭过上温饱生活,确保熟练工人阶级家庭过上小康生活,确保技师等技术专家家庭过上尊严生活。

  所谓扩大内需,是指要利用投资拉动作用,抓紧国内建设,一方面抵消国际市场有可能的萎缩与低迷,不至于浪费已经发展起来的生产力,另一方面,要充分按照全国一盘棋的方针,加强对落后地区的投入,改变发展不平衡、布局畸形的局面。扩大内需主要包括3个领域。一个是以铁路、公路为核心的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力争在今后5年,每年新建成5000华里以上铁路,每年新疆2万华里以上的一级、二级公路,建设贯穿京津唐、长三角和东北铁路网;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