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以战促和(2)(5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愤愤地想,事情怎么就坏到了这个程度?让大不列颠这个斡旋者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在他的内心深处,扮演中日两家的离岸平衡手是他一以贯之的目标,现在倒好,反而夹在两个中间左右为难。这种外交境地,已经足够让自己引起警惕了,在欧战结束以后,必须寻找新的出路与解决办法。可是,想到欧战的前景,他的脸色就黯淡无光。

  欧战已经进行了9个月,从场面上看,英法只是堪堪挡住了战争刚刚爆发时势如破竹的德军,整个欧洲都是一片战火。在西线,德国占领着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低地国家,占据了法德边境的大片土地,在东线,坦能堡会战后,俄国连连败退,不仅失去了俄属波兰的土地,连西乌克兰都要保不住了。除了这两条战线,英国已经尝试了在达达尼尔海峡的登陆,这是丘吉尔极力坚持的战役——结果,除了损兵折将,就是一败涂地。

  唯一让人欣慰的是,意大利在大不列颠的外交努力下,还保持着中立,现在正在大国当中左右逢源着。朱尔典未必看得起意大利的力量,但作为象征,意大利倒向哪里的政治意义远远大于战场上的实力展现,这是最让人不能够掉以轻心的。他甚至对自己在伦敦和罗马的同事深表同情,为了满足意大利的虚荣心以及对抗德国人的拉拢,他们已经使出了浑身解数,不但划给了意大利大片目前还没有控制住的土地,还从意大利源源不断地进口质次价高的商品,为可怜的意大利人输血。

  现在,朱尔典已经想不出来能够用什么办法迅速扭转局势——关键是,远东的局势也不让人省心。除了中国,东南亚、泰国,甚至印度的局势都有些不太安定。随着英国的内政外交困境的加剧,对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索取越来越严重,税负、征调的物资越来越多,已经激起了当地风起云涌的反抗。光是在缅甸,就发生了好几次武装暴乱。

  当然,法国人的情况更糟糕,越南的暴民已经公开组织了武装团体进行斗争。听说,这后面有中国人的身影,甚至于,武器装备也有中国人的因素,可法国人是不敢就安南问题和中国翻脸的,一旦翻脸,中国只要出动3个师的部队,就足够让中南半岛的秩序陷入总崩溃。更何况,秦时竹还一直没有能够控制贵州、广西等身份,有了借口进入,岂非更好。说不定10个师的部队都会开下来——在西藏有着特殊利益的英国,同样感觉一阵阵的寒意。

  “阁下,好消息,中国方面提出了反要求。”

  “什么要求?”朱尔典确认了消息无误后,失态地大笑起来,“终于行了,我等了很久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