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封推第三更(恳求月票)(3 / 4)
“优待,怎么优待?”
“愿意留下的,我们既往不咎;愿意走的,我们让出生路让他们返回唐山,甚至可以持械归去;前两者都不愿意,只愿意回家的,我们负责发给路费。”
“这种优待袁世凯肯定不会同意。”
“他不同意最好,咱们再多打几天,反正绥远也没有多少敌人,拿下这个地方还不是易如反掌?”秦时竹笑着说,“袁世凯不会看不到这一点,这其实是咱们和他合谋,共同对清廷施加压力。”
“说来听听。”
“就以承德为例,如果我们强攻,凭我们的实力,肯定能拿下来的。但是谁都要受损失,我们攻城要付出牺牲,敌人守城也要牺牲,但如果按我们的办法应付,袁世凯毫发未伤,还可以把撤下来的部队趁势编入北洋军,我们也可以节约攻城的人力、物力、财力。唯一不利的就是清廷,失去了热河行在,将彻底打消他们北逃的愿望。”
“好个合谋法,看来袁世凯不吃这个诱饵也不行,就让沈先生这么应付,我们就等着看好戏吧。”
袁克定秉承老爹的意思,给汪精卫拍去了电报:“义弟兆铭:良弼已成共和之大碍,唯戕除良弼,皇室才能就范,则共和可成,望义弟速办此事,建共和开国之功。义兄克定谨。”
汪兆铭下定决心要实现这一计划,一者可以在革命党中再树威名,二者可以向袁氏父子有个圆满的交待。袁世凯这棵大树,汪兆铭是搂定了。他乘火车来到天津,立即去拜访黄复生,黄复生就是黄树中,上次和汪精卫一起去刺杀摄政王载沣,自获特赦后,改名黄复生,他岂肯再入死地? 所以他说:“我极赞成铲除良弼,也极愿意去执行这项工作。可是临时政府已委任我为印铸局局长,催我即刻赴南京任职,涉及国家金融财政及诸多大事,所以此次我就不宜前往北京了。不过,汪兄可把名片放在这儿,我可以为你物色一个人将此使命完成。”
“黄兄豪气干云,我极为佩服,名片就留在这里,我先告辞了!”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周学熙的到来很快就引起了各大报纸的注意,人们纷纷在猜测此人前来的意义。连洋人在报纸里也写道:“……在这个关键时刻,周先生的出现是不同寻常的,这意味着中国最著名的三个工业家聚集到了一起,所有关于他们的消息和传闻都是重要新闻,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周先生此来,是为了充当袁世凯与南方民主人士之间的调停者……无论如何,以他的才干,充当这种角色都是足以胜任的……”
“缉之,你的影响可不小啊,这么快就让那些嗅觉灵敏的记者抓个正着!”张謇和他开玩笑。
“季老,您就别笑话我了,我深居简出,恨不得换副面孔,居然还是被这些无孔不入的记者给逮住。”周学熙苦笑着说,“我现在才明白什么叫人怕出名猪怕壮了。”
“也怪不得他们,值此多事之秋,任何举动都牵动着众人的心,何况你这么有名的人物呢。”张謇笑着说,“总不能告诉他们你是来谈生意的吧?全国大局未定,谈生意眼下不是好时光!”
“季直,你这话就不对了,咱们就是和缉之谈生意,而且是大生意。”沈麒昌乐呵呵地插话道,“唯一不同的是,咱们的生意不是用钱财而是用政治!”
↑返回顶部↑
“愿意留下的,我们既往不咎;愿意走的,我们让出生路让他们返回唐山,甚至可以持械归去;前两者都不愿意,只愿意回家的,我们负责发给路费。”
“这种优待袁世凯肯定不会同意。”
“他不同意最好,咱们再多打几天,反正绥远也没有多少敌人,拿下这个地方还不是易如反掌?”秦时竹笑着说,“袁世凯不会看不到这一点,这其实是咱们和他合谋,共同对清廷施加压力。”
“说来听听。”
“就以承德为例,如果我们强攻,凭我们的实力,肯定能拿下来的。但是谁都要受损失,我们攻城要付出牺牲,敌人守城也要牺牲,但如果按我们的办法应付,袁世凯毫发未伤,还可以把撤下来的部队趁势编入北洋军,我们也可以节约攻城的人力、物力、财力。唯一不利的就是清廷,失去了热河行在,将彻底打消他们北逃的愿望。”
“好个合谋法,看来袁世凯不吃这个诱饵也不行,就让沈先生这么应付,我们就等着看好戏吧。”
袁克定秉承老爹的意思,给汪精卫拍去了电报:“义弟兆铭:良弼已成共和之大碍,唯戕除良弼,皇室才能就范,则共和可成,望义弟速办此事,建共和开国之功。义兄克定谨。”
汪兆铭下定决心要实现这一计划,一者可以在革命党中再树威名,二者可以向袁氏父子有个圆满的交待。袁世凯这棵大树,汪兆铭是搂定了。他乘火车来到天津,立即去拜访黄复生,黄复生就是黄树中,上次和汪精卫一起去刺杀摄政王载沣,自获特赦后,改名黄复生,他岂肯再入死地? 所以他说:“我极赞成铲除良弼,也极愿意去执行这项工作。可是临时政府已委任我为印铸局局长,催我即刻赴南京任职,涉及国家金融财政及诸多大事,所以此次我就不宜前往北京了。不过,汪兄可把名片放在这儿,我可以为你物色一个人将此使命完成。”
“黄兄豪气干云,我极为佩服,名片就留在这里,我先告辞了!”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周学熙的到来很快就引起了各大报纸的注意,人们纷纷在猜测此人前来的意义。连洋人在报纸里也写道:“……在这个关键时刻,周先生的出现是不同寻常的,这意味着中国最著名的三个工业家聚集到了一起,所有关于他们的消息和传闻都是重要新闻,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周先生此来,是为了充当袁世凯与南方民主人士之间的调停者……无论如何,以他的才干,充当这种角色都是足以胜任的……”
“缉之,你的影响可不小啊,这么快就让那些嗅觉灵敏的记者抓个正着!”张謇和他开玩笑。
“季老,您就别笑话我了,我深居简出,恨不得换副面孔,居然还是被这些无孔不入的记者给逮住。”周学熙苦笑着说,“我现在才明白什么叫人怕出名猪怕壮了。”
“也怪不得他们,值此多事之秋,任何举动都牵动着众人的心,何况你这么有名的人物呢。”张謇笑着说,“总不能告诉他们你是来谈生意的吧?全国大局未定,谈生意眼下不是好时光!”
“季直,你这话就不对了,咱们就是和缉之谈生意,而且是大生意。”沈麒昌乐呵呵地插话道,“唯一不同的是,咱们的生意不是用钱财而是用政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