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入青州(2 / 3)
再往里行,只见此地百姓都十分有礼,相互之间,颇为敬爱。但肖逸初来乍到,总感觉众人之间略有些生疏,不似其他地方百姓那般热情。
申亦柔似乎看出其心思,解释道:“‘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人与人之间就应对如此,今日之交甘如饴,却难保一生之交如饴。唯有此等如水之交,方能长久。”
肖逸经历了地问历世的考验,对人际关系甚为了解,平素又思考过此类问题,一经品味,登时了然,点头道:“不错,正该如此。”
当二人关系过于密切,不仅二人心态会有所变化,而且相互期望也会在无形中增长。都某一日,期望高于现实时,关系就会破裂。到头来,还不如一开始就淡如水的好。
这里人物风俗与豫州佛家之地完全不同。在豫州,百姓看了二人模样,皆会上前问询提供帮助,可是到了此地,百姓根本没有主动上前帮忙之意。如此,想找一家借宿倒有些麻烦了。
而且,肖逸发现,此地百姓看人时,总是看上一眼就别过头去,从不多看一眼。他对儒家之道也了解不少,明白“非礼勿视”之理,心中感叹道:“此地百姓谨守礼节,果然是教化之地也。”
不过,又行一阵,他却猛然捕捉道,百姓望向二人时,那眼光颇为不善,尤其是看向申亦柔时,还带着一丝鄙夷。
肖逸心中大奇,十分不解。这时,忽听一名老者轻声叹息道:“如今的年轻人真是不知羞耻,光天化日之下,竟然授受不亲,成何体统?当真是世风日下啊!”
肖逸恍然,才知道此地对男女之防看得甚重。低头一看,只见申亦柔早已羞红了脸,只是闭上眼睛,强装镇定。
肖逸不禁犯难道:“申姑娘伤势沉重,不能走动。这样抱着,又遭人唾弃。这可如何是好?”
左右无计,心想还是快快离开为好。当下看准出城方向,就欲离开。
又行片刻,但见路上行人渐少,原来已临近了富人之区。此处房屋建筑十分考究,雕梁画栋,寓意深刻,已远非普通房屋可比。而且,路上行人个个衣衫得体,举止文雅,进退有据,颇有风度。
肖逸不禁想道:“或许此地就是那些普通百姓努力一生所想达到的地方。”但是见了二者差别之大后,思想又有所变化,忖道:“人有目标,固然是好,但太过执着,反而适得其反。是故,儒家之道中,必须融入道家无为,加以调解。否则,一些百姓求而不得,容易因敬生恨,产生两极分化,有违中庸之道。”
这时,忽听高处有人吟诵道:“酒盏酌来须满满,花枝看即落纷纷。莫言三十是年少,百岁三分已一分。”
肖逸听之,心生感应,不禁赞道:“好诗!”抬头望去,却见二人坐在三层高楼,正值对饮。
↑返回顶部↑
申亦柔似乎看出其心思,解释道:“‘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人与人之间就应对如此,今日之交甘如饴,却难保一生之交如饴。唯有此等如水之交,方能长久。”
肖逸经历了地问历世的考验,对人际关系甚为了解,平素又思考过此类问题,一经品味,登时了然,点头道:“不错,正该如此。”
当二人关系过于密切,不仅二人心态会有所变化,而且相互期望也会在无形中增长。都某一日,期望高于现实时,关系就会破裂。到头来,还不如一开始就淡如水的好。
这里人物风俗与豫州佛家之地完全不同。在豫州,百姓看了二人模样,皆会上前问询提供帮助,可是到了此地,百姓根本没有主动上前帮忙之意。如此,想找一家借宿倒有些麻烦了。
而且,肖逸发现,此地百姓看人时,总是看上一眼就别过头去,从不多看一眼。他对儒家之道也了解不少,明白“非礼勿视”之理,心中感叹道:“此地百姓谨守礼节,果然是教化之地也。”
不过,又行一阵,他却猛然捕捉道,百姓望向二人时,那眼光颇为不善,尤其是看向申亦柔时,还带着一丝鄙夷。
肖逸心中大奇,十分不解。这时,忽听一名老者轻声叹息道:“如今的年轻人真是不知羞耻,光天化日之下,竟然授受不亲,成何体统?当真是世风日下啊!”
肖逸恍然,才知道此地对男女之防看得甚重。低头一看,只见申亦柔早已羞红了脸,只是闭上眼睛,强装镇定。
肖逸不禁犯难道:“申姑娘伤势沉重,不能走动。这样抱着,又遭人唾弃。这可如何是好?”
左右无计,心想还是快快离开为好。当下看准出城方向,就欲离开。
又行片刻,但见路上行人渐少,原来已临近了富人之区。此处房屋建筑十分考究,雕梁画栋,寓意深刻,已远非普通房屋可比。而且,路上行人个个衣衫得体,举止文雅,进退有据,颇有风度。
肖逸不禁想道:“或许此地就是那些普通百姓努力一生所想达到的地方。”但是见了二者差别之大后,思想又有所变化,忖道:“人有目标,固然是好,但太过执着,反而适得其反。是故,儒家之道中,必须融入道家无为,加以调解。否则,一些百姓求而不得,容易因敬生恨,产生两极分化,有违中庸之道。”
这时,忽听高处有人吟诵道:“酒盏酌来须满满,花枝看即落纷纷。莫言三十是年少,百岁三分已一分。”
肖逸听之,心生感应,不禁赞道:“好诗!”抬头望去,却见二人坐在三层高楼,正值对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