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论道(三)(2 / 3)
只听季逍城道:“曾有儒家弟子问过孔圣人此问题,孔圣人答曰,‘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以德报德,即对方有德,我亦以德报之。此意明了,毋庸赘言。至于何为‘以直报怨’,外人不知儒家之学,千百年来,多有误解,在下今日就专程解释一番。”
听闻儒家之论,那阴阳家楚天应忽然冲着玉临风抱了抱拳。玉临风亦抱拳回之。
肖逸看到二人神色,不禁纳闷道:“儒家以直报怨,推翻了阴阳家报怨以德的道论,阴阳家为何还感激儒家呢?”
其实,他不知晓,当年儒家弟子问孔圣人时还有一句话,就是“以德报怨,何如?”孔圣人答曰:“何以报怨?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圣人直接反对以德报怨,季逍城若将原话说出,等同公开否决阴阳家主张。百姓无知,不知将怎么猜想。儒家抛开前一句,直接论述自家之道,不故意卑人尊己,足见君子之风。楚天应熟知此事,自然心存感激。
这时,不待季逍城解释,已有人问道:“以直报怨,不就是以怨报怨吗?岂不是与墨家相同?”
不明之人,常以为‘以直报怨’即是‘以怨报怨’,这一误解已延续了万年。
季逍城向对方望了一眼,说道:“以直报怨,所谓‘直’者,理义道德是也。不违义理,方称‘直’。以怨报怨,有违义理。是以,以直报怨,不同于以怨报怨。”
诸家道论不同,总不能照顾周全。刚给了阴阳家一个人情,下一句却又得罪了墨家。
墨家刚刚论道结束,季逍城称‘以怨报怨’有违义理,等于公开贬斥墨家。
古往今来,从来都是墨家抨击儒家,今日儒家反过来贬斥墨家,墨家岂能高兴?只听那墨千手哼了一声,说道:“季家侄儿,这是论道,不是辩道,你说这话是何意?”
季逍城向其行了一个晚辈之礼,神色却不变,不卑不亢道:“晚辈只是就事论事,并无贬低墨家之意。”
墨家虽与儒家不睦,但是轮到儒家论道,这时发生争辩不合时宜,恐贻笑大方。而且季逍城执晚辈之礼,也算给了其面子。墨千手哼了一声,不再说话。
只听季逍城继续道:“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固然痛快。但是,这等报怨方式,不仅不利于化解恩怨,反而令恩怨越结越深。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如此一来,恩怨永无休止,人也将永远恩怨的折磨之中。”
众人听罢,默默地点了点头,又从墨家“以怨报怨”的爽快中恢复过来。
↑返回顶部↑
听闻儒家之论,那阴阳家楚天应忽然冲着玉临风抱了抱拳。玉临风亦抱拳回之。
肖逸看到二人神色,不禁纳闷道:“儒家以直报怨,推翻了阴阳家报怨以德的道论,阴阳家为何还感激儒家呢?”
其实,他不知晓,当年儒家弟子问孔圣人时还有一句话,就是“以德报怨,何如?”孔圣人答曰:“何以报怨?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圣人直接反对以德报怨,季逍城若将原话说出,等同公开否决阴阳家主张。百姓无知,不知将怎么猜想。儒家抛开前一句,直接论述自家之道,不故意卑人尊己,足见君子之风。楚天应熟知此事,自然心存感激。
这时,不待季逍城解释,已有人问道:“以直报怨,不就是以怨报怨吗?岂不是与墨家相同?”
不明之人,常以为‘以直报怨’即是‘以怨报怨’,这一误解已延续了万年。
季逍城向对方望了一眼,说道:“以直报怨,所谓‘直’者,理义道德是也。不违义理,方称‘直’。以怨报怨,有违义理。是以,以直报怨,不同于以怨报怨。”
诸家道论不同,总不能照顾周全。刚给了阴阳家一个人情,下一句却又得罪了墨家。
墨家刚刚论道结束,季逍城称‘以怨报怨’有违义理,等于公开贬斥墨家。
古往今来,从来都是墨家抨击儒家,今日儒家反过来贬斥墨家,墨家岂能高兴?只听那墨千手哼了一声,说道:“季家侄儿,这是论道,不是辩道,你说这话是何意?”
季逍城向其行了一个晚辈之礼,神色却不变,不卑不亢道:“晚辈只是就事论事,并无贬低墨家之意。”
墨家虽与儒家不睦,但是轮到儒家论道,这时发生争辩不合时宜,恐贻笑大方。而且季逍城执晚辈之礼,也算给了其面子。墨千手哼了一声,不再说话。
只听季逍城继续道:“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固然痛快。但是,这等报怨方式,不仅不利于化解恩怨,反而令恩怨越结越深。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如此一来,恩怨永无休止,人也将永远恩怨的折磨之中。”
众人听罢,默默地点了点头,又从墨家“以怨报怨”的爽快中恢复过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