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论道(二)(2 / 3)
其实,但凡来此求道的百姓,无不品高德重,平时生活之中,已然存在以德报怨的行径。阴阳家讲了一大圈,又回到原点,并无什么新意。唯一不同之处在于,百姓听罢之后,在思想上有了很大转变,感触良多。
“人心受外界干扰,总有起伏不定之时。自己常常以德报怨,却发现对方总是以怨相对,难免会质疑以德报怨的行径是否正确。久而久之,就会动摇心境,改变初衷。今日听了阴阳家之言,方才让人明白了:我们首先要正视德怨,莫要认为报怨以德,对方就一定会被感化,从此不再施怨,因为‘怨’永远存在,绝不会消除。人类只用通过崇尚德行,才能营造盛德之氛围,从而遏制怨气,令世间不断变好而已。”肖逸长吁了口气,忽然有一种霍然开朗之感。
无论对待铭浩、静灵,还是对待吕尚、公孙辩等人,他总是报怨以德。可是,待发现对方根本无动于衷后,自己心境的确发生了动摇,这才有了“我要成圣”的想法,想通过圣人之教来感化众生。回想过往经历,岂不正好印证了阴阳家之论?
“过去,我以为是我德行不够,不足以感化世人。现在看来,原因根本不在于此。即便我做了圣人,也不可能做到感化所有世人,只能尽可能地开创盛德之世而已。这是事实,不可强求!”肖逸想通此节之后,心境突然稳固了许多,脑海中再想起铭浩等人时,再无起伏,平淡无波。
在其沉思之际,又有两家依次论道。其中一家旗子上写了一个“茶”字,教授世人通过‘吃茶’来“内省修行”,达到心境平和,看淡德、怨。
其主张亦是“以德报怨”,绝妙处在于心境修行上。茶道几乎融合了佛、阴阳二家之道,但相较而言,又更贴近百姓,更易达成。
毕竟佛家那五蕴皆空的心境唯有出家修行方可办到,阴阳家的阴阳五行之论又艰涩难懂,但是茶家却借助“吃茶”就可使人达到心若止水的地步。其虽是小家之道,却委实令人叹服。
那茶家之人娓娓道来,讲了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诸多程序,其意盎然,其境妙美,令人心生向往。
只可惜肖逸对茶道一窍不通,特别是茶道不同于别家之道,不是单靠冥想就能领悟,必须要亲身经历一次“吃茶”过程,方能真正体会其中之意。
直到今日,肖逸还不曾真正“吃”过一次茶。当年那林不凡送的二两老君眉,他还未来得及品尝,就出了(下)阴界闯山之事,那茶叶最后也不知丢到哪里去了。是以,他听得茶家之道虽好,但终究是纸上得来,始终理解不透。
待那茶家之人讲完,心道:“待有机会,我定要‘吃’一次茶才是。”
之后,该由墨家论道,肖逸忙向墨家一方望去。
他对墨家甚有好感,尤其是墨家之主亲自赴会,心生敬仰,早已按耐不住听闻墨家高论的冲动。
墨家有十大钜子,墨千手居其首。而十大钜子之上,还有一个墨家最大的钜子,即墨家家主墨九重。
墨家最大的钜子墨九重和十大钜子之首墨千手齐坐台上,这等阵仗平素可难得一见。
↑返回顶部↑
“人心受外界干扰,总有起伏不定之时。自己常常以德报怨,却发现对方总是以怨相对,难免会质疑以德报怨的行径是否正确。久而久之,就会动摇心境,改变初衷。今日听了阴阳家之言,方才让人明白了:我们首先要正视德怨,莫要认为报怨以德,对方就一定会被感化,从此不再施怨,因为‘怨’永远存在,绝不会消除。人类只用通过崇尚德行,才能营造盛德之氛围,从而遏制怨气,令世间不断变好而已。”肖逸长吁了口气,忽然有一种霍然开朗之感。
无论对待铭浩、静灵,还是对待吕尚、公孙辩等人,他总是报怨以德。可是,待发现对方根本无动于衷后,自己心境的确发生了动摇,这才有了“我要成圣”的想法,想通过圣人之教来感化众生。回想过往经历,岂不正好印证了阴阳家之论?
“过去,我以为是我德行不够,不足以感化世人。现在看来,原因根本不在于此。即便我做了圣人,也不可能做到感化所有世人,只能尽可能地开创盛德之世而已。这是事实,不可强求!”肖逸想通此节之后,心境突然稳固了许多,脑海中再想起铭浩等人时,再无起伏,平淡无波。
在其沉思之际,又有两家依次论道。其中一家旗子上写了一个“茶”字,教授世人通过‘吃茶’来“内省修行”,达到心境平和,看淡德、怨。
其主张亦是“以德报怨”,绝妙处在于心境修行上。茶道几乎融合了佛、阴阳二家之道,但相较而言,又更贴近百姓,更易达成。
毕竟佛家那五蕴皆空的心境唯有出家修行方可办到,阴阳家的阴阳五行之论又艰涩难懂,但是茶家却借助“吃茶”就可使人达到心若止水的地步。其虽是小家之道,却委实令人叹服。
那茶家之人娓娓道来,讲了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诸多程序,其意盎然,其境妙美,令人心生向往。
只可惜肖逸对茶道一窍不通,特别是茶道不同于别家之道,不是单靠冥想就能领悟,必须要亲身经历一次“吃茶”过程,方能真正体会其中之意。
直到今日,肖逸还不曾真正“吃”过一次茶。当年那林不凡送的二两老君眉,他还未来得及品尝,就出了(下)阴界闯山之事,那茶叶最后也不知丢到哪里去了。是以,他听得茶家之道虽好,但终究是纸上得来,始终理解不透。
待那茶家之人讲完,心道:“待有机会,我定要‘吃’一次茶才是。”
之后,该由墨家论道,肖逸忙向墨家一方望去。
他对墨家甚有好感,尤其是墨家之主亲自赴会,心生敬仰,早已按耐不住听闻墨家高论的冲动。
墨家有十大钜子,墨千手居其首。而十大钜子之上,还有一个墨家最大的钜子,即墨家家主墨九重。
墨家最大的钜子墨九重和十大钜子之首墨千手齐坐台上,这等阵仗平素可难得一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