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二章 烦恼(2 / 2)
工部尚书王望之是个四十出头的中年胖子,见人三分笑,说话圆滑从不得罪人。他是出了名的不倒翁,稍微有点麻烦的事情都不沾,守着工部那一点地过得心安理得。
王望之人没什么问题,可惜放在一部尚书的位置上,性格太软,而且太不敢担责任了些。苏景渊让他组织改良农具的事情,他推说不懂,不能胜任,让他起草开凿运河的事,他说身子不好,不能胜任,问他你能干什么,刷地从怀里掏出一套皇帝陵寝的图纸,把苏景渊气得够呛。
改良农具任重道远,是有利民生的大事,这件事做起来是个水磨工夫,不仅要对目前天朝民众使用的农具熟悉于心,还要了解每一个农具的用处是什么,改良起来更是辛苦,是个苦差事。
开凿运河就更是个事关社稷的大事了,历代皇帝开凿运河,一个不慎就有可能摊上骄奢淫逸的罪名,而且运河一旦开始,每个三五年出不来成效,而且中间涉及到的人力物力财力,更是费劲人脑汁。
这两个都是肉眼可见的苦差事难差事,王望之都不想沾,想尽了办法往外推。可他也需要政绩,新帝登基他总不能什么都不做吧?所以给自己寻摸了一个修皇陵的事情。
皇帝陵寝一般都是从皇帝登基之初就开始修,一直修道皇帝驾崩。这是最不容易出错的事情,毕竟按照惯例修下去就是了,皇帝若有别的安排,再照做就是了。比起那些什么改良农具,开凿运河可轻松了不是一星半点。
苏景渊最是痛恨这些尸位素餐,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人。今天王望之到御书房回话,就被苏景渊好一顿发落,被骂了个狗血淋头,灰溜溜地从御书房里出来。王望之走了之后,苏景渊也没了处理政务的心思,便来了长生殿。
苏景渊气呼呼地将御书房的事情给许宁幽讲了,末了将手中的茶杯狠狠往桌面上一放,说道:“你是没看见王望之今天那样子!说别的事情一问三不知,问深了就开始跟我打太极,一个劲儿地将事情推给别人,自己一点不想担。” ↑返回顶部↑
王望之人没什么问题,可惜放在一部尚书的位置上,性格太软,而且太不敢担责任了些。苏景渊让他组织改良农具的事情,他推说不懂,不能胜任,让他起草开凿运河的事,他说身子不好,不能胜任,问他你能干什么,刷地从怀里掏出一套皇帝陵寝的图纸,把苏景渊气得够呛。
改良农具任重道远,是有利民生的大事,这件事做起来是个水磨工夫,不仅要对目前天朝民众使用的农具熟悉于心,还要了解每一个农具的用处是什么,改良起来更是辛苦,是个苦差事。
开凿运河就更是个事关社稷的大事了,历代皇帝开凿运河,一个不慎就有可能摊上骄奢淫逸的罪名,而且运河一旦开始,每个三五年出不来成效,而且中间涉及到的人力物力财力,更是费劲人脑汁。
这两个都是肉眼可见的苦差事难差事,王望之都不想沾,想尽了办法往外推。可他也需要政绩,新帝登基他总不能什么都不做吧?所以给自己寻摸了一个修皇陵的事情。
皇帝陵寝一般都是从皇帝登基之初就开始修,一直修道皇帝驾崩。这是最不容易出错的事情,毕竟按照惯例修下去就是了,皇帝若有别的安排,再照做就是了。比起那些什么改良农具,开凿运河可轻松了不是一星半点。
苏景渊最是痛恨这些尸位素餐,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人。今天王望之到御书房回话,就被苏景渊好一顿发落,被骂了个狗血淋头,灰溜溜地从御书房里出来。王望之走了之后,苏景渊也没了处理政务的心思,便来了长生殿。
苏景渊气呼呼地将御书房的事情给许宁幽讲了,末了将手中的茶杯狠狠往桌面上一放,说道:“你是没看见王望之今天那样子!说别的事情一问三不知,问深了就开始跟我打太极,一个劲儿地将事情推给别人,自己一点不想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