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90)(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打谷桶是个底小开口大的梯形体,开口其中一侧有蔑稍稍挡着不让谷粒四溅,其它三面可供打稻。

  昨天特地整齐摆放割下的水稻,今天就排上了用场。大家只需要根据各自手掌的大小,将两捧或三捧稻禾紧紧地捏成一束进行打谷就可以。

  在正式打谷之前,沈怀瑾还特地挑了些谷粒饱满且结穗量教大的稻禾出来,打算单独打谷留种。

  这里的水稻结稻穗量不算少,但到底是比不上他曾见过的杂交水稻,他也只能尽量找一些性状比较优秀的水稻进行简单的培育。

  将大致挑出的稻禾妥善地放到一边后,沈怀瑾握着田里大束的稻谷来到了打谷桶前,他把稻禾高举过头顶然后用力挥下,稻禾砸在打谷桶内侧的梯面上,发出砰一声巨响,当即便落下些稻谷来。

  一个打谷桶可供三人使用,边上两人也交错着进行打稻,砰砰砰的声音此起彼伏。

  这样打个三四次后,稻禾这面的谷子落得差不多了,沈怀瑾便停下换个面后继续捶打,争取将各个面加上里里外外的稻谷都砸得一干二净。

  他奋力地砸着。

  金黄的谷粒簌簌地落下来,稻香四溢。原来沉甸甸的一把稻禾在反复打过后,也有些瘪了下去,手里捏的已经是一把稻草了。

  不过稻草绝非无用,烧火、做饲料都很合适,沈怀瑾教大家将其捆扎在一起,一垛垛地堆在稻田里,远远看去就像一顶顶金黄色的高帽。

  不直接打谷的成员们负责将谷子收集起来。手动打谷难免会在谷粒中混入些枝叶和尘土,力气比较小的亚兽们端上竹篾,舀起一部分谷粒,胳膊一使劲,朝着逆风的方向往上扬起谷粒,其中轻飘飘的杂质便会随风而去了,留下的基本都是饱满结实的谷粒了。

  一直忙到了傍晚时分,除去留作种子的那部分,沈怀瑾在大家的帮助下共收获了十五筐的糯稻和十五筐的非糯稻。

  黄澄澄的稻谷一筐又一筐地摆在稻田中,在日暮的暖光下散发着袅袅稻香。一年到头的辛苦也就全在这里面了,沈怀瑾看着也是百感交集。

  不过第一次种水稻就能没有天灾人祸而圆满丰收已是一场幸事,之后的情况总该越来越好,沈怀瑾很懂得不能冒进的道理。

  大家帮着沈怀瑾将稻子暂时收至储藏屋或地窖中,以防晚上露水沾染发潮。安看着已经大变样的稻田与有荣焉,他拍拍沈怀瑾的肩膀,欣慰道:总算是收获完了,行,我们也该回去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